在美國住久了,習慣了美國的醫療程序,我覺得在美國看病不難。當然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情況,比如說天價醫療賬單付不起,導致個人破產的,近日美國一名女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當天收到天價賬單哭求特朗普,初到美國的新移民,都覺得美國看病真難,醫療保險真復雜。
1、因病出國去看急診,面對天價賬單,如果付不起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我有點經驗,剛在加拿大看了次急診,做了各種檢查,當然我是有工簽的,所以有所謂全民醫保,不用花錢。(可以查看我最近的發布),當然如果在美國等沒有全民醫保的國家只能自負了,當然美國的急診等費用是可以賴過去的,就說自己沒有錢,最后也不會找你要,美國政府有這些預算,當然損失的是自己的信用,如果你不打算貸款或移民也無所謂。
2、美國看病貴嗎?
初到美國的新移民,都覺得美國看病真難,醫療保險真復雜,生病看醫生要預約,如果不是急病你得等一兩個星期,等待期間要么病好了,要么病沒了。還有保險公司的條款讓人眼花繚亂,有的保險看專科要referral,有的保險公司需要preauthorization或者叫precertification,難怪美國人小病小痛都不去找醫生,而是自己買藥吃。
你沒見美國超市里去賣藥,還有COSTCO里面大包裝的藥,買一包足夠治療全家人感冒發燒好幾回,但是在美國住久了,習慣了美國的醫療程序,我覺得在美國看病不難。對我來說,我寧愿預約等兩星期去看醫生,也不愿意像國內那樣不用預約直接去醫院排隊看病,美國與中國醫療系統的不同之處在于,美國注重防病,沒病也會預約去看醫生。
中國注重治病,生病才去排隊看醫生,在美國這些年我看過很多醫生,我自己住過幾次醫院,格蘭“桑迪颶風幸存者”住過醫院,艾米摔斷胳膊住過醫院,大家輪流看急診進醫院好多次。我總結出一些在美國看病的小竅門,跟在美國的網友分享,(一)在美國看病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醫療保險。健康保險手冊很復雜,大多數人都不會去讀保險條款,但我是個例外,
我們任何一次換保險,拿到手冊我都會瀏覽一遍。如果你看不懂全部,至少要挑幾個重點看,首先看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Co-pay自付多少,第二看專科醫生需不需要referral,第三看急診Co-pay和住院Co-pay。另外如果自己和家人有什么病史還要有針對性地看保險公司包哪些治療和藥物,(二)看了一些基本條款之后,你就會發現一些省錢省時間的辦法。
比如現在看急診的費用大漲,多數保險看急診要自付100至200美元,差的保險急診自付高達到500美元,但是你看急診不去ER(醫院的EmergencyRoom),而是UrgentCareCenter急診中心或急癥診所。保險公司都付急癥診所的費用,病人自付部分一般只要50美元,雖然費用低于醫院急診,但多數急癥診所的設施齊全,足夠處理非生命攸關急診。
你可以上網查詢住家周圍的急癥診所的地址備用,看看他們能夠處理那些急癥,(三)如果你的保險不需要referral,有病直接去找專科醫生看。不需要先看家庭醫生,然后再去看專科,這樣可以不要付兩次Co-pay,如果你的保險需要referral,而你要看專科不止一次,你可以要求家庭醫生給你出具一個referral注明可看多次專科,這樣就每次去找家庭醫生開“介紹信”。
(四)如果你經常看專科醫生,干脆找個專科醫生做你的家庭醫生PrimaryDoctor,十多年前我心臟不好,有好幾年隔三差五去看心臟科醫生。當時的保險需要家庭醫生開“介紹信”才可以看專科醫生,所以先要看家庭醫生,交15美元Co-pay,拿到referral,然后去看專科,再交25美元Co-pay。
多交錢不說,主要是浪費時間和多跑路,后來我找到一個心臟科醫生可兼職做家庭醫生,于是就換他做我的PrimaryDoctor,省掉referral這道手續。(五)了解住家周圍的醫院,首先要知道哪家醫院是你保險公司的in-network合同醫院,緊急的時候別跑錯醫院給保險公司有借口拒付或少付費,(六)要了解周圍各醫院的特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