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型并購基金控股型并購基金的運作模式強調獲得并購標的控制權,并以此主導目標企業的整合、重組及運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購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是國際并購基金的主流模式。“近幾年,中企并購規模已超越美國第四次并購浪潮,上市公司產業并購漸成主流,并購基金圍繞上市公司投資有哪些業務模式。
1、什么是新能源發展并購基金?
并購基金,是專注于對目標企業進行并購的基金,其投資手法是,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然后對其進行一定的重組改造,持有一定時期后再出售。并購基金與其他類型投資的不同表現在,風險投資主要投資于創業型企業,并購基金選擇的對象是成熟企業;其他私募股權投資對企業控制權無興趣,而并購基金意在獲得目標企業的控制權,
2、上市公司產業并購如潮,并購基金如何借勢發展?
“近幾年,中企并購規模已超越美國第四次并購浪潮,上市公司產業并購漸成主流,并購基金圍繞上市公司投資有哪些業務模式?上市公司參與并購基金有何潛在問題和風險?”01中企并購活躍,并購基金借勢發展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國內并購發起數量以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宣布的并購數量為年均7,763起,年均并購金額達到2.88萬億(約4250億美元),已經超越美國第4次并購浪潮的勢頭。
數據來源于Wind,圖1:2014-2018年國內并購交易統計數據得益于并購市場的活躍,2014至2018年,國內共成立并購基金644只,累計完成募集2728億元;其中上市公司發起、參投的并購基金共計390只,占并購金數量的60.55%,且完成募集的203只基金共募集1685億元,占募集規模的61.76%,
在單只規模上,有27只基金規模達10億元,2017年單只規模最大為50億元,2018年泰禾產業并購基金單只規模達到200億元。上市公司發起或參投的產業并購基金數量、規模都明顯提高,數據來源于Wind,表1:2014-2018年國內并購基金數量及規模統計02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結構性變化國內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主要有借殼上市、整體上市、和產業并購三種。
1、借殼上市類運作因2016年重組新規對借殼標準的嚴格完善而驟減,2016-2018年期間完成或通過的借殼案例平均不足10家,作為嚴格發行制度的補充,預計借殼上市在注冊制未完全放開前仍將保持一定的市場需求,2、整體上市是上市公司對發行制度的歷史修正,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階段性。2005年股改后隨著市場和支付工具的發展,整體上市成為市場主流并占有重要比例,
伴隨國企整合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驅動,整體上市在2014-2018年出現了階段性的活躍。3、產業整合式并購是上市公司規模化發展和國內產業逐漸集聚化的必然要求和趨勢,40年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成果為產業整合奠定了物質基礎,上市公司及市場體制的改革為整合提供了外部條件。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A股上市公司發生的并購案例不少于4010起,并購金額不少于1.82萬億,占全年并購案例的34.6%,超過全年并購金額的65%,
其中,以產業上下游資產為標的的產業并購占比不斷上升,并已成為并購市場主流。03上市公司產業并購的特點不同于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產業并購是上市公司向獨立第三方購買企業股權或資產,交易對手非關聯化、交易市場化、產業協同化是這類并購的顯著特點,上市公司通過縱向或橫向的產業整合或跨行并購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并使公司業務規模快速成長。
這種并購交易立足于公司長遠發展、市場化程度高、代表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目前,創業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已成為市場化產業并購的先鋒。04上市公司產業并購的驅動力1、產業面臨整合與升級壓力世界經濟面臨衰退,國內經濟增長乏力,市場競爭格局正從區域分割狀態邁向全國統一甚至向全球一體化市場演變;產業經濟處于結構調整狀態,行業內產能過剩,競爭加劇,這種殘酷的市場環境促使行業必須走向成熟,產業并購將是滿足這一需要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