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我們也不應該妄自菲薄,中國制造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規模方面,早在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MadeinChina”聞名世界,這是一個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答復的問題,從規模和工業門類來看,毫無疑問,中國制造業已經崛起了。
1、日本制造怎么了?
一直以來,日本制造被稱為“精美”的代名詞。日本制造的產品耐用、質量好、故障率低,因此日本企業憑借其優質的產品走出國門,在海外市場上占據了不小的市場,大家耳熟能詳的豐田、三菱、東芝等頻頻被爆出丑聞,對日本制造的美譽損毀較為嚴重。去年十月份,日本神戶制鋼所被爆出所制造的金屬制品如鋁鋼等以次充好,欺騙客戶,
銷售出去的造假產品達到近兩萬噸。這家鋼鐵企業的丑聞一時間傳遍了國際,因為眾所周知,日本的豐田、三菱及鐵道公司等都使用該企業產品,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無意之中用標準價格買了次品,其次,汽車產品作為駕駛車輛,也有安全的因素在里面。其中鐵道公司的新干線部分使用的次品也影響著廣大乘客的安全,涉及安全和欺騙問題,這對日本制造業的打擊是巨大。
那么,我們靜下心來想想,為何日本企業近年來頻頻做自毀名譽的事,去往產品里摻假,以次充好呢,這其中涉及到這幾方面的原因:一:利益問題。我們知道,因日本國內內需不足原因,企業生產的產品多用于出口,但是隨著國際上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為了保持銷量和客戶群,豐田等制造業會壓縮材料成本,在購進原材料時也會壓縮成本,這樣一來,原材料供應商只能以劣質產品以次充好。
2、中國的制造業崛起了嗎?
中國制造業崛起了嗎?這是一個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答復的問題,從規模和工業門類來看,毫無疑問,中國制造業已經崛起了,規模方面,早在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MadeinChina”聞名世界。2017年中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就已經高達35931億美元,相當于美國、日本、韓國的制造業增加值總和,占全球的比重達28.57%,
而在產業門類上,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工業中類,525個工業小類,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別人有的產業,我們也有,別人沒有的產業,我們都有,中國產業門類齊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但從技術方面看,目前中國的制造業仍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與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制造業強國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比如制造工藝落后,材料跟不上要求,產業工人技術不夠精湛等,
但部分領域我們也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比如核能、航天、高鐵、特高壓數電技術、5G移動通訊技術等。目前在制造業,美國、日本處于第一陣營,中國、德國、法國、英國處于第二陣營,當然了,我們也不應該妄自菲薄,中國制造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工業真正發展起來始于新中國成立,真正大規模的發展是改革開放之后,而像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這些國家,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它們的工業發展已經有上百年,工業化水平比我們高不足為奇,
3、制造業是否快完蛋了?如果是請舉例?
制造業當然不會完蛋,但是,停滯不前的,因為我本人就是電子電源工程師,這個行業中國主流的技術還停留在人家八十年代的技術,美國US005448467A1995的專利,已經過期許多年了,生產了非常多的產品,但是到現在中國還是空白的,即九十年代的技術中國還沒有,落后人家超過二十年了。如今已經升級了,新的方式老早出來的了,中國一概沒有,停留在低端低技術含量上,
為什么,一旦有防火墻與技術壁壘,抄襲模仿不了就沒有了。就是原理都還不知道,我已經知道一些了,效果的確非常好,已經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了,說白了,原理一旦知道也是非常簡單的,為什么,一個依靠創新模仿復制產品的泛濫成災的方式,大家不怎么搞創新,為什么,大家不大敢的,就是說沒有充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就遏制創新,為什么,明顯真的就是給別人做嫁妝,成了共享分享資源,大家都變成羊群效應跟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