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想說的是日本為什么要購買這么多的美國國債。日本3的國民素質高,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日本人的國民素質,(盡管日本人對中國的態度不好),但日本人很會配置自己的個人可動用資金,他們除了購買國債、保險等安全穩定的金融資產,也會將部分資產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各種資產中。
1、海外投資者超過日本央行成為日本國債最大買家,為什么日本國債如此受歡迎?
這個消息不知道是從哪里聽到的,最初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有些吃驚,因為這么大的事情日本不可能不報道。我具體的調查了一下,發現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日本央行依然是日本國債的最大買家,海外投資者只占據了7.1%的比例而已,但是海外資金是增加的趨勢。上圖,是日本2019年第一季度的國債保有者的比例,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海外占據了7.1%,
日本中央銀行占據了46.3%,占據著主導的地位。上方的柱形圖,可能看起來更加的明顯,上圖是從2016年開始的推移情況,我們可以發現,日本中央銀行的占比是逐年擴大的趨勢,同時與之擴大的是海外投資者的比例。所以,問題是不對的,那么我們再講一講日本國債為何在國際上受到歡迎這個事情,國債,簡單理解就是:國家借的錢。
是評價一個國家信賴性的主要依據,一般發達國家的國債都很受歡迎,因為沒有人愿意買政局不穩定的國家的國債。同時,國債和其他的債務是相同的,借方是債務,借出方是一定形式的資產,在國際上,對于國家有一個評級,德國是三A,美國是2A ,日本則是A ,算得上是安定的水平。但是,從上述的一些數據來看,日本國債還達不到在國際上受歡迎的水平,
2、為什么中國發行國債卻有錢買美國國債誰能解釋一下?
這個問題是我的老本行,可以給以解答。國家投資搞建設,一般情況是靠財政盈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基本實現了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怎么實現的?那就是有多少財政盈余,就作多少投資,也就是說,有多少錢,就辦多大事,不搞赤字預算。一二十年,人民幣基本上沒貶值過,這樣好不好?也好也不好,好的方面就是幣值穩定,人民儲蓄沒有貶值風險;不好的方面就是發展太過緩慢,經濟停滯不前。
改革開放后,為加速經濟發展,從1982年開始,對內發行國庫券,年息8%,五年后搖號兌付,十年還清,后來國庫券改稱國債,即既對內發行,也向國外發行,這時就成了既有內債也有外債了。這時我國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而且實現了年年貿易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這樣就有了外匯結余,即外匯儲備,而且額度越來越大,
但是這個外匯結余,明面上是真實的貨幣,實際上是國家靠開動印鈔機,從出口企業手中收兌美元而來,如果將這筆錢再投進國內經濟活動,那就等于再開動一次印鈔機,再放一次水,肯定會造成大幅通貨膨脹,于國于民都將大大不利。所以這筆錢,只能作為儲備貨幣,在國家經濟出現某些風險時,用于救市,平時是不能動用的,那這么大一筆錢,拿在手里不能用,貶值了怎么辦?那就只好用作低風險甚至零風險的海外投資,既要投得進,收益好,還要保證隨時都能取出。
前蘇聯解體后,美國一家獨大,如日中天,那時的美國國債,是全世界公論的優質資產,購買美國國債也就成了必然選擇,不是我們愛美國,捧臭腳,實在是沒有人愿意和錢過不去。這樣幾十年下來,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美國也已風光不再,風險與日俱增,現在倒真的是個大問題了,大概已經說清了吧,即使我們賣掉所有美國國債,這個錢還是只能買黃金或買其他國家貨幣,不能用于國內建設。
3、為什么日本國債利率為負,銀行利率為0.01%(日本三大銀行官網查得)國民卻還買國債?
1、日本3的國民素質高,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日本人的國民素質,(盡管日本人對中國的態度不好),但日本人很會配置自己的個人可動用資金,他們除了購買國債、保險等安全穩定的金融資產,也會將部分資產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各種資產中,2、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