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這三個因素就是目前影響退休后養老金計算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他如退休年齡、視同繳費指數、過渡系數等,對于養老金也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或范圍沒有那么明顯,《社會保險法》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1、影響養老金的因素是什么?養老金會如何變化?內地各省養老金為多少?
我國目前退休后的養老金是按照一定的公式進行計算的,遵循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因此影響養老金的主要因素就是在職時候的繳費基數以及繳費年限。而因為各個地區的生活水平不一樣,因此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這三個因素就是目前影響退休后養老金計算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他如退休年齡、視同繳費指數、過渡系數等,對于養老金也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程度或范圍沒有那么明顯。
而養老金會如何變化?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為了保證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養老金肯定是需要不斷增長的,隨著目前在職人員工資水平的年年上漲和物價水平的上漲,我國的養老金也已經連續15年進行調整增加了,但是調整的幅度已經明顯下降,從之前的1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2019年的5%。養老金增幅下降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而人口老齡化同時在不斷加速,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22億,并且每年平均凈增長800萬以上,繳費人員在減少而領取養老金的人員在增加,所以目前我國的養老基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國內各個省份因為當地工資水平的不同,養老金水平也不相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用養老金支出金額除去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可以大概測算出各省的養老金水平。
2、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有哪些影響因素?
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其養老金的計算是按照以下規定執行的,1,《社會保險法》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2,《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后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主要根據上述規定,一般就簡化出現以下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其中,計發月數見下表。由此可見,影響養老金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第一,社平工資。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時,計算養老金需要使用參保人退休所在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作為基礎,不同地區社平工資不同,同一地區參保人退休時間不同,都會導致所使用的社平工資數據有所不同,進而導致基礎養老金不同。
第二,繳費指數,所謂繳費指數,是指個人繳費基數除以社平工資的數據,其含義是指個人繳費相對于社平工資的水平高低。國家規定,參保人繳費基數范圍為社平工資的60~300%,也就是繳費指數最低為0.6、最高為3.0,舉例來講,在職人員按照其工資收入確定繳費基數,其繳費指數等于繳費基數除以社平工資,且不得低于0.6、不得高于3.0。
靈活就業人員,一般在社平工資60~300%范圍內選定繳費基數,其繳費指數就是所選的檔次百分數0.6、0.8、1.0等,一般情況下,參保人各個年度的繳費指數并不固定。在計算基礎養老金時使用的是平均繳費指數,即參保人各個年度繳費指數的算術平均值,第三,繳費時間,繳費時間,包括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時間和視同繳費時間,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