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在劉強東的帶領下,以后會很好的,京東是真正的正品電商,在保證行貨的同時,還是要加大內部的貪污。我們要相信東哥,京東會走的最遠,發展最好的,”但是從國內物流市場看,阿里的菜鳥網絡、順豐、京東物流顯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家誰也不會放棄物流這一巨大的市場的,畢竟作為供應鏈的主要環節,也是各個行業公司發展的基礎,誰也不能越過這一環節。
1、在阿里和京東的指縫間生存下來,拼多多靠的是什么?
看了樓下的某位朋友的回答,用權健和無極限做類比,我只想說“何不食肉糜”。拼多多的業務模式和傳統的淘寶京東蘇寧并無本質區別,至于拼多多為何能殺出重圍,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便宜。不得不說,有很多人寧愿用價格換質量,就像李彥宏說中國人愿意用隱私換方便是一個道理。有些消費層級的人,不在意買的是康師傅還是康帥傅,你叫脈動我就叫脈劫、阿迪達斯突然變成了阿B達斯、六個核桃還是六大核桃?其次,得益于她的用戶群體定位于低收入階層,
有一個例子是不是很熟悉,比如農村那塊在便宜處理東西,大叔大嬸會喊著鄰居一起去搶購,感覺不買就吃虧了一樣。拼多多正是利用這樣的消費心理,最后,還有一個容易忽視的點:我覺得拼多多是抓住了親情友情綁架。你一定接到過親戚朋友的拼多多拼團吧,你是拒絕呢還是忍住點一手呢?拼多多依靠抓住了低消費市場,在3年內做到了3億用戶,并且把公司市值做到了340億美金,合2300億人民幣,
2、京東的未來會怎樣?
京東在劉強東的帶領下,以后會很好的,京東是真正的正品電商,在保證行貨的同時,還是要加大內部的貪污。行貨的價格,變成小路貨,消費者會很傷心的,個人認為還是要多上點便宜點的商品,千萬不要拼多多那樣什么破爛貨都上。向衣服,日用雜貨什么的,現在生活水平高了,三天兩頭買衣服什么的,高價格,普通人來不了,在好,穿幾年還是扔掉,只要審查商品時認真,便宜點也有好多的好商品的,
購物車邊在放個確認購買,就好了,有好多新用戶不會用,點購物車,翻個跟斗,商品就沒了,現在電商好幾家,用戶就退出到淘寶或拼多多買了,購物車和價格表直接影響了京東的新用戶增加。當在京東購買一段時間才能體會到京東非常好,但有些人還沒能體會到就跑了。所以說價格便宜點的好點的商品還是很吸引人的,我們要相信東哥,京東會走的最遠,發展最好的。
3、劉強東沒工資,京東又虧損不分紅,那上市前劉強東的錢是哪來的?
別說上市前了,即使上市后京東很長一段時間里也是處于虧損狀態沒有辦法給股東分紅的。同時,上市后融到的錢和沒上市之前那幾輪融資拿到的錢性質都是一樣的,屬于公司所有而不是屬于劉強東個人所有,不過,這可不影響劉強東的日常消費。事實上很多大公司的創始人基本也不領取工資,或者只是象征性地領個10萬元一年或者索性領1元年薪,
這是有內在的經濟利益的。我們國家的個稅稅率對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并不高,只有3%,而對于高收入者最高可以達到45%,這也是很多明星通過開公司避稅的原因。大家要知道,雖然形式上不允許公司創始人把自己的支出打入公司成本,但實際上都在這么做,這其實是一個會計操作,可以剩下很多錢,比如,東哥要買一輛新的代步車,總價50萬元。
第一種操作方式是以工資形式將錢發給東哥讓他自己去買,根據計算,年稅后工資為50萬元者拿到的稅前工資差不多在70萬元左右。也就是說東哥的公司實際支出了70萬元才能讓東哥開上50萬元的新車,第二種操作是以公司名義購買后作為公司日常經營支出(實際上還是東哥自己開,只不過車的所有人為公司)。50萬元買入這部車后不僅不要繳納個稅還可以用來計提折舊減少企業所得稅,
以25%的企業所得稅計算,50萬元能夠省去50*25%=12.5萬元。相當于公司只花了37.5萬元就滿足了東哥開新車的要求,第二種以公司名義買車相比于第一種直接給東哥發工資后由他自己買車相比節約了將近50%的支出,為了避稅,東哥當然不用自己給自己發工資了,支出進入公司支出就行了,除了汽車外,東哥的其他日常支出可以通過辦公費用等科目統統進入公司支出,只要財務都會計水平不要泰糟糕就不會被查過有什么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