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投資者,在股市持久生存,核心根本究竟是什么。核心根本連起來,就是要在股市持久生存,“最主要的東西是啥”,中國股市融資被玩壞了,不管經營是否需要先上市搞圈錢,從目標根基上爛掉的東西怎么會好,股市生存的核心根本就是“買賣”二字,關鍵方法就是說爛了的“低買高賣”。
1、中國股市未來怎樣,散戶又如何更好的在股市生存?
講股市好壞要從功能性上來講。股市的本質應該是融資,融資分三類:企業自有資金、企業債權、企業股權。融資優先級應當是從自有到股權,融資的目的是回歸實業擴大經營或者創新變革。中國股市融資被玩壞了,不管經營是否需要先上市搞圈錢,從目標根基上爛掉的東西怎么會好?當然也不盲目悲觀,什么時候制度上更加公平,投資者的構成更專業化機構化股市也就好了。
2、中國股市現在到底怎么了?
說真的,自從進入證券行業,開始畢業工作,似乎滬指就進入了“衰退期”,我的工作開始是從業務做起的,時間是在2015年的10月25日,已經是滬指從5178點下跌的末期了,隨后的11月分出現短暫的反彈。但進入2016年上層決定實施“熔斷機制”,2016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個交易日,讓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滬指沒有迎來新年的“開門紅”而是選擇了低開。
低開之后股指在巨大的拋盤打壓下不斷走低,接連擊破3500點和3400點整數關,終于在午后開盤的13點13分跌破5%,觸發了熔斷,15分鐘后,重新開盤的股市繼續下跌,只用了6分鐘便在13點34分將跌幅擴大至7%,觸發了7%的熔斷閾值,三大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盤,元旦節后開盤第一天,股市便遭遇了血洗。然而好戲還不算完,在弱勢反彈了兩天之后的1月7日,滬深300指數早早地便在9點42分便觸及5%跌幅造成熔斷,9點57分重新開盤后,僅用了上一次一半的時間便將跌幅擴大至7%,
滬指的止跌是發生在2016年1月27日,當天午盤不久滬指探出股災以來的階段底部2638點,之后經歷了到2018年1月29日3587.03點的機構性上漲行情,在這期間白酒、家電、醫藥一批“中國品牌”力量崛起,相關行業龍頭股接連創出上市以來股價新高,貴州茅臺2018年1月15日最高價788.06元,6月12日歷史最高價792.5元,格力電器2018年1月26日歷史最高價58.7元。
在3587點之后滬指再次開啟下跌行情,一年不到的時間,今年國慶節之后市場下跌出現加速,10月11日滬指最低2560.32點跌破股災以來的低點2638.03,最后在近3個交易日滬指連續刷新新低,早盤9:33分更是探出3449.2自2014年11月以來4年的新低,在市場一波一波的下跌浪潮中,政策也是“招式百出”,金融去杠桿,抓資本大鱷、禁止舉牌、暫緩IPO,資管新規,以至于現在的國資委救市······想一想市場怎么了?是公司不夠優秀?還是股民不夠多?現在和國際接軌了,A股“入摩”“入富”了,滬倫通即將開通,為何A股卻萎了?曾幾何時,A股市場上活躍著各路“資本豪杰”,妖股橫行,現在你漲3天就要特停,故事沒了,豪杰走了,剩下的都是抱團取暖了,也許樓市太旺,也許地雷太多,資本是追逐盈利的,當股票多數無人問津,日漸消瘦,加之貿易戰火燎原,交易資金偃旗息鼓,水至清則無魚,股市需要的是讓投資者看到有利可圖,而不是一個融資再融資高位套現的收割工具,而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投融資平臺。
3、在股票交易中,如何在熊市生存并賺取利潤?
2018年全年,滬指下跌超百分之二十,很多散戶虧損慘重,就連很多機構都被清倉,此種情況,大家覺著還希望于熊市生存和賺取利潤嗎?可能少虧損或者保住本金就已經很不得了了吧,那為什么一定要奢求熊市里面掙扎呢?為什么不考慮輕倉,空倉,甚至是投資他處呢?當然,剛開始大家都不確定會是熊市,但趨勢總是能看到的,不賺錢也是能感覺到的,而風險控制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