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些主要的股票市場指數,比如上證180,滬深300等指數,也是市值加權指數。等權重指數和市值加權指數的另外一個區別是等權重指數需要通過不停的再平衡來調整其指數成員的權重,有這么多不同的指數,哪個指數更好呢,市值加權指數是目前最適合投資者投資股票市場使用的指數。
1、股票中的大盤指數是什么意思?
大盤是指上證綜指,主要是指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所有股票的指數,為什么叫大盤,因為上海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權重已中字頭為主,中字頭的股票一般都是代表國有資產的國有企業如四大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還有比如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國企,中字頭的股票盤子大市值高動則千億規模。深圳股票交易所主要是兩部分,中小板跟創業板,以民營企業和私企為主,當然也有混合所有制企業!在中小板上市的叫中小板指數,創業板上市的叫創業板指數,
2、什么是股票指數,有哪些種類?
平時大家接觸最多的,可能就是股票指數。比如在金融電臺和報紙上,我們經常會看到諸如“上證綜指今天報收XXX點”之類的消息,這里的上證綜指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的簡稱。股票指數為大眾提供很多價值,比如如果有人問你,今天股票漲了還是跌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回答,因為每天的股票市場中,有些股票漲,有些股票跌。
如何來綜合判定股市的漲跌?股票指數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解決方案,有了股票指數,即使對金融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能夠知道股市的漲跌。比如大家看了上面這張圖表,就能很直觀的得出結論:中國股市在2007年和2015年經歷了兩次大牛市(股票價格快速上漲),但是兩次大牛市都以暴跌結束(2008和2015年),那么像上證綜合指數這樣的股票指數,是如何編制的呢?這些上上下下的數字,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股票指數的編排是一門技術活,值得我在這里稍微展開解釋一下。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股票指數不同的編排方法,假設我們可以投資的股票市場有幾十個國家,每個國家有好幾百支股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世界股票指數呢?我們可以考慮下面幾種選項:(1)市值加權:市值加權是最常見的股票指數編排方式。該方式根據每個股票的市值,去決定該股票在世界股票指數中的權重,
大家耳熟能詳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就是市值加權指數。國內一些主要的股票市場指數,比如上證180,滬深300等指數,也是市值加權指數,(2)GDP加權:該指數編排方式根據每個國家的GDP大小,去配置這個國家應該在世界股票指數中的權重。舉個例子來說,2015年世界上GDP最大的國家是美國,中國和日本,那么在世界股票指數中,占權重最高的就應該是美國,中國和日本的股票,并且其權重和他們各自的GDP成正比,
在確定了每個國家的權重后,在各自國家之內,再選擇市值加權或者其他加權方法來確定每支成分股票的權重。(3)價格加權:價格加權指數是根據股票市場上的每支股票的價格來決定其在指數中的權重,世界上歷史最長的股票指數之一,道瓊斯工商指數就是典型的價格加權指數。日本的日經225指數也是價格加權指數,(4)等權重指數:等權重指數的意思是給予指數中包括的所有股票每個成員相同的權重。
比如標準普爾指數有500只股票成員,那么每個成員被分配到的權重就是0.2%,等權重指數和市值加權指數最大的區別在于,在等權重指數中,小規模股票(比如標準普爾指數中第300-500名公司)占到的權重要更大,而大規模股票(比如標準普爾指數中最大的100家公司)占到的權重要更小。等權重指數和市值加權指數的另外一個區別是等權重指數需要通過不停的再平衡來調整其指數成員的權重,
由于每只股票的市場價格在隨時變動,因此即使在一天之后,其每個成員的權重也會發生變化,偏離原來設立的等權重的目標。因此理論上來說,要保持等權重指數中股票成員的權重始終等權的話,指數管理者需要時刻去買賣那些股票調他們的倉重,過于頻繁的買賣會導致過高的交易費用,從而拉低投資者的回報,世界上第一個指數基金就是等權重指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