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綱》,吉林大學出版社。《中國近代經濟史綱》,甘肅人民出版社,經濟史了解了,你也可以自己去找相關的書去看,完事之后就是哲學,MichealSandel的書可以看,《中國近現代經濟史綱(1984-1996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有什么經濟管理類的書值得看?
強烈推薦劉鶴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從劉鶴在達沃斯的講話之后,大家開始將他和中國經濟的頂層設計聯系在了一起,也開始關注劉鶴的經濟理論。目前可以找到的劉鶴專注只有一本,就是2013年出版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本書主要對比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其實更像是匯集數據和觀點的長論文,那么現在再對這篇論文進行一次再總結,
一、危機的原因:在闡述危機的原因上,劉鶴的觀點很想明斯基的周期理論,簡要概述如下:危機路徑圖這樣的經濟脈絡其實就是明斯基針對金融危機的推演,本質上可能是技術進步和動物精神的疊加,這是人類經濟歷史的規律,可能我們誰也沒有辦法避免。邏輯應該是:技術進步導致生產力突然大力提升,需求短時間內被大量刺激,尤其是新需求,誠如iPhone被發明之前是不存在這種需求的,
技術進步往往同步伴隨著金融業的進步,金融業的進步可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手段復雜化,例如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期現錯配,例如未來的現金流可以現在折現,本質是資產負債表的擴大化,造成人們傾向于透支消費(本身又會刺激經濟,讓一起看起來都是正確的選擇);另一方面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復雜化,看似一切都可以對沖,而且將資產價格與其資產的實質風險通過金融工具的包裝,被割裂了,我們再也看不到其風險實質,在樂觀情緒下,或者說在既有收益率下人們會低估資產所蘊含的風險。
這個時候現代金融的順周期特性就展現無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經濟好的時候,人們會低估風險,高估風險多帶來的溢價,會用短期的過去評估長久的未來,二、未來如何預防危機:通過上述的整理可以看到,劉鶴在面對危機的核心觀點就是,在經濟政策制定中要添加“逆周期因子”,金融周期的本質原因是現行的市場經濟包括人們的動物精神都是順周期行為,一定要實現宏觀審慎才能降低經濟危機發生的概率。
并且劉鶴還有一個論點,就是金融危機本質是一種錯配,于個體國家是貧富收入差距的擴大,于全球是國家經濟實力和資源分布、政治地位的錯配,錯配導致了原有經濟模式發展的瓶頸,那么解決危機本質上也是解決錯配,那么每次危機之后都會形成一次新秩序,作為中國經濟的頂層設計者,那么在未來經濟發展項下中國在新秩序中的位置就變得非常微妙。
三、危機是否過去:最后再想總結這個問題,對比與大蕭條時代,08年危機由于經濟體系和經濟理論的發達,由于國家實施經濟政策的多樣化,看似短時間內通過貨幣政策手段解決了經濟危機,但是劉鶴對于經濟危機已經結束持懷疑態度,因為大蕭條最后的解決其實是二戰,解決了當前的錯配問題。而現在貧富差距之間錯配和國家之間的錯配是否解決?可能沒有表象經濟數據顯現的那么樂觀,
2、想學經濟學看什么書比較好?
想認真學還是業余學著玩?學著玩。1.可以玩玩曼昆,經濟學原理,2.之后想要經濟學思維,可以考慮牛奶可樂經濟學,有很多國內的仿寫,但是大部分是垃圾。3.列維,魔鬼經濟學-freaknomics,感覺國內這幫書商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翻譯成魔鬼經濟學,智商感人,他和他師傅都被成為經濟學帝國主義,牛逼得很,本質我覺得是種贊美。
4.千萬別去看什么國富論...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啥的,都是多少年前的玩意。那時候數學現在看就是笑話,讀起來也費勁,如果能看原文,還能欣賞,看翻譯文,呵呵,5.沒數學是無法通透的理解經濟學的。多讀點哲學對理解經濟學中的思辨,是很有重要性的,如果數學哲學都沒有,上面的書讀著也就是鬧著玩,好看,能有點啟發,但離著通透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