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要為傳統商業銀行發展轉型賦能,核心要義是要與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長期戰略相結合,從“經營資金”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轉向“經營數據”的數據驅動銀行,充分發揮金融與科技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加強金融核心基礎設施建設,支撐轉型發展。
1、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業該怎么轉型發展?為什么?
互聯網金融目前來看沖擊不到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目前對基金行業的沖擊很大。這和國內的金融市場體系有關系,銀行業的天然優勢中國的銀行業非常集中,可以看到五大國有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占了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其資本實力、品牌認知、網點優勢都非常明顯。而且銀行業是典型的二八現象,即80%的業務來自20%的客戶,所以銀行業是非常重視大客戶,對優質大客戶的服務現在倒是越來越多元化,充分滿足大客戶從財富管理到公司融資等等的各種需求。
互聯網的天生劣勢而互聯網的是典型的散戶經濟,靠非常分散的散戶資金來擴展業務,舉個栗子:如果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有100萬用戶,平均每個用戶存款是1萬元,那就是100億存款。而一個銀行,1萬個客戶,平均每個客戶存款3000萬,那就有3000億的存款,財富畢竟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世界上5%的人擁有的可能是95%的財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還造成不了絕對的沖擊,所以銀行業需要做的轉型,就是有更豐富的業務線,去滿足大客戶的各種需求。得大客戶者得天下,能留住大客戶,并讓大客戶滿意,在低息的情況下創造更多的利潤,同時控制住壞賬的風險,是現在銀行業需要不斷探索發展的問題,歡迎關注”財經大表姐“,有趣的價值投資者,通俗易懂說財經!。
2、農商銀行未來如何發展?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未來農商銀行仍然具有較大社會發展前景,不能因為現在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或其他新興金融業態出現,就對農商銀行經營產生動搖,甚至是不看好農商銀行,農商銀行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有效客戶減少、經營困難加大、不良貸款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內部管理不到位等等,這些都對當前農商銀行發展帶來很大的困難或阻力。
但是農商銀行是從過去農村信用社發展而來的,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農村經營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深受農民朋友愛戴的;而且其一方面承擔著國家普惠金融社會職責,承擔著各種惠農政策信貸的發放,與農民兄弟在利益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協同性,因此,未來只要農商銀行找準自身定位,將經營重心瞄向“三農”,從城內收縮,控制發放大額貸款,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消除官辦傾向,弱化行政職能,優化員工組合,始終把“三農”作為信貸重心,農商銀行還是有東山再起之時。
3、在互聯網 的時代,傳統銀行需要轉型嗎?
這與是不是互聯網時代沒有關系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三大方向:(1)擴大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使中國經濟總體去杠桿,風險系數降下來,換句話說,在金融體系里,銀行體系將來會保持穩定甚至慢性萎縮,資本市場體系、證券業,還是擴張的趨勢。找金融工作的同學們注意啦,要盡量去資本市場體系找工作,次選銀行系統,(2)從基于房地產的金融過渡到基于產業結構效率的金融(非房地產行業產業結構金融),從基于抵押的信用過渡到基于大數據的信用。
4、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發展轉型戰略結合的方式有哪些?
金融科技要為傳統商業銀行發展轉型賦能,核心要義是要與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長期戰略相結合,從“經營資金”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轉向“經營數據”的數據驅動銀行,充分發揮金融與科技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具體來說,金融科技與傳統商業銀行轉型戰略結合的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經營資金”向“經營數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