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下面是一些我關于理財產品的觀點1.注意辨別銀行自發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用戶不要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高收益往往對應著高風險,用戶購買理財產品時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根據自己的抗風險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1、理財產品還敢買嗎?
不要買了,我有3500萬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工行、建設銀行分別有80%的產品都虧損了,買的時候說4.6%,固定收益的,一個剛剛到期400萬虧2萬,2年我要放大額存單也有10幾萬收益了!建行虧4萬了7月到期,還有其他也都在虧損,還不能提前贖回,因為買的時候都是有期限的!三年、兩年的!我現在把理財到期的錢都買大額存單了!。
2、關于購買理財產品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理財產品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你一定要考慮到它的風險,雖然理財產品安全性還是很高的,但是它畢竟不是存款,收益和本金不是百分之百有保障的,大家在購買之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購買風險性偏差太大的理財產品!舉個例子,六七十歲左右的老年人,他們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我們更多的要為他們考慮這款產品安不安全,而不是收益高不高,所以最適合他們的肯定是保本保息型理財產品;對于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說,安全性和收益率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保本型理財產品更為合適;對于四十歲以后的年輕人,最看重的是預期收益率,而且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也高,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是他們最為青睞的!。
3、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有什么注意事項?
凈值型理財產品和傳統的理財產品是很大區別的,理財新規定的落地未來會讓凈值化理財逐漸代替傳統的理財產品,成為主流,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凈值化理財可以讓投資人直觀的看到賺了多少錢,而不再僅僅是給一個預期收益,凈值化理財與傳統理財的不同,以及需要關注的核心點1.凈值化理財與傳統理財的期限以及封閉期的區別凈值化理財沒有固定期限,沒有預期收益,產品每周或者每月定期開放,在開放日內可以進行贖回或者申購等操作,在開放日以外這些操作都不可以進行。
2.凈值化理財的收益計算方式與傳統理財有很大不同傳統的理財產品會給你一個預期收益,比如5萬元,預期5%,假如到期能夠達到,那么收益就是50000*5%=2500元而凈值化理財則是按照份額來計算的,和基金類似,比如5萬元購買時凈值為1.02,那么購買時的份額就是49019.6份,到下一個開放式時贖回,此時凈值為1.08,那么此時的本息和就是49019.6*1.08=52941.1,實際收益就是2941.1元,
3.凈值化理財在贖回是需要計算凈值和份額,有可能是T 1的模式4.凈值化理財和傳統的保本理財不是一個概念,凈值化理財的收益率是完全波動的,有可能會虧損本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以上幾點,核心在于凈值化理財的收益計算更加直觀,而且信息披露更加充分,你可以在每一個開放日內看到理財的盈虧,而傳統的理財產品只有結果,沒有過程,并且最終收益率到底是多少完全是銀行公布給你的數據,完全不透明,
4、如何給自己買到滿意的理財產品?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下面是一些我關于理財產品的觀點1.注意辨別銀行自發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其實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分銀行自有產品和銀行代銷產品兩大類型的,所以用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分清楚,注意看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一般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編碼為銀行自有產品,用戶千萬不要認為是在銀行購買的理財就都是屬于銀行推出的產品,雖然說任何的理財都是有風險的,但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風險相對于銀行的理財來說風險會更高一些。
2.注意看產品的風險等級,銀行產品有保本和非保本兩種類型,用戶不要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高收益往往對應著高風險,用戶購買理財產品時要認真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根據自己的抗風險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3.注意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一般預期的收益和實際收益是有所差異的,并且過去的收益也不能夠代表后期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