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人數較多、收入較高的兩種職位。因為中國的金融再怎么折騰還是姓“黨”,環球日報是用來開闊視野的,任何一條民生消息和政治消息都會引起金融界的動蕩,所以務必養成每日看報、看新聞的習慣,從業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積極的心態,和基礎的專業知識即可,有公募私募基金,互聯網金融,小貸公司,p2p公司等其實都屬于金融,另外金融工作也分前端銷售,中端運營,后端產品開發,首先考慮是做哪一端。
1、我應該怎么做金融生意好?
目前金融業所需人才主要分為如下幾類:一般業務人員、財會類業務人員、個人金融理財人員、金融投資分析人員、金融財務審計師和會計師、交易、研究分析人、風險管理人員、信息系統管理人員和客戶服務人員。從業人數較多、收入較高的兩種職位:金融投資分析人員和個人金融理財人員,前期有難度,但是習慣后就覺得很輕松。從業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積極的心態,和基礎的專業知識即可,
2、金融自媒體怎么做?
我先聲明下,首先我也是一枚金融小白,不過我也把我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下。1.定位是一個媒體賬號的靈魂,任何一個新媒體賬號都應該是有感情有溫度,2.產品是一個新媒體賬號的血肉。3.競品(市場環境分析)是決定賬號長期策略和短期戰略的先決條件,企業賬號不是用來抒發個人情懷的,而是為企業所用,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競品主要分三塊:一.分析自己,你在整個運營中最擅長什么,策劃?建設?拓展?文案美圖(必備技能)?數據?除了文案美圖外,在開展工作中你擅長哪項就從哪項下手,二.分析企業本身和競爭對手,還是前面那句話,先了解產品,然后再去與對手作比較,盈利模式、產品差異、市場占有率等等這些都需要用數據和眼見為實的資料來說話。
三.分析外部環境,包括整體市場環境、目前國家政策、發展趨勢、機會、風險、威脅、優勢、劣勢以及國際動向,在這可以為大家提供幾個絕殺武器:參政消息、人民日報、財經日報、環球日報,因為中國的金融再怎么折騰還是姓“黨”,環球日報是用來開闊視野的,任何一條民生消息和政治消息都會引起金融界的動蕩,所以務必養成每日看報、看新聞的習慣。
4.基礎建設,磨刀不誤砍柴工,目前微信已是閱讀碎片化,同時微博也是粉絲疲憊化。不再是搞個活動就有人起哄的時代,既然紅利時代已過,那就沉下心來踏踏實實搞基礎建設,其中基礎建設包括,底部菜單建設、功能建設、關鍵詞回復建設、欄目建設等等,這些都需從定位著手。若是建設好了,會為接下來的互動工作節省不少時間和精力,
5.內容是一個媒體號的面子。老話說:關一天門,冷三天客,此話在互聯網同樣適用,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很多企業都開始去門店化,這個時候媒體號就是企業對外的店鋪。所以我們作為運營人要像飯店大掌柜的一樣去認真接待來客,首先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就是:堅持(內容的持續性),不能以任何理由來推脫不發,飯店生意好不好除了菜品(產品)全看服務態度(內容),這也是每一位媒體人永遠無法突破的課題。
內容文案的性質有很多種,主要包括:攻略性質(抓住用戶痛點,解決痛點,講辦法,不要理論);介紹性質(產品宣傳文、經驗文);評測性質(產品是否靠譜?怎么靠譜法?風險如何?賺多少?是否安全?誤區是什么?);干貨性質(也叫然并卵雞湯文,看起來很有用,其實無法復制,只能作參考,就像大家看我文章一樣);熱、頻、易性質(都有點偽原創的感覺,傍熱點、解釋頻現新名詞、口語化地氣話高大上產品);UCG內容模式(用戶產生內容)今天我先簡單大概的說一下,至于各類性質文章如何寫作,以后有機會再與大家詳細討論,
6.互動是一個媒體號的溫度和人性化的展現。7.關系鏈決定著一個媒體號的行業地位,說白了就是KPI(粉絲、轉發、評論、收藏),這些除了內容來吸引,還需要我們想辦法來提升,常見方法有:互推、投放、地推、小號推、游戲活動、營銷活動等等,但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本人并不贊同上來就各種方法狂吸粉,這跟花錢買粉沒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