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商業改名回歸A股,騰訊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萬達商業的估值為2429億元。騰訊、京東等四大巨頭入股萬達商業,是萬達為了自救還是騰訊京東為了對抗阿里呢。
1、騰訊、京東等340億入股萬達商業,力爭盡快上市,巨頭們為什么這么做?為了拯救萬達還是對抗馬云?
萬達商業改名回歸A股,騰訊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萬達商業的估值為2429億元。騰訊、京東等四大巨頭入股萬達商業,是萬達為了自救還是騰訊京東為了對抗阿里呢?答案顯而易見,騰訊京東的入股,既有萬達的自救,也有騰訊京東對抗阿里的因素,
1、萬達一直在互聯網逐漸普及的趨勢下爭取轉型。騰訊京東的入股,是萬達急切轉型的重要因素,萬達業務廣泛,但主要的賺錢業務基本都在線下,在互聯網時代,相信轉型都已經深入每一個萬達員工的心里了。從線下往線上線上的轉型,萬達需要騰訊的流量支撐和京東電商的產業鏈服務,那為何如此喜歡揍熱鬧的阿里沒有入股呢?因為阿里的馬云和萬達的王健林有個一億的賭局,如果2020年電商業務占了零售業務60%以上,那王健林就要輸馬云1個億。
看似調侃成分很重,但馬云曾經對王健林說:轉型就像拔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首富王健林卻說:不準備付出多大代價,代價太高,自己就沒錢了。因此,萬達的入股,很明顯既有拉攏騰訊京東的嫌疑,但更多的是在轉型自救,2、巨頭相爭,各懷鬼胎,騰訊京東的入股也有對抗阿里的成分。首先,從萬達商業的規模來說,騰訊京東等巨頭的入股必定是可以賺錢的,如果不看好,傻子才愿意砸幾百億人民幣呢,
其次,騰訊在很多領域和阿里都是激烈競爭的,而京東的電商,阿里毫無疑問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了。因此,騰訊京東的入股,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有對抗阿里的成分了,但是,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騰訊京東等巨頭入股萬達,對雙方來說必定是雙贏的,萬達既可以借騰訊京東之力快速完成轉型,而騰訊京東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削弱阿里,減少阿里在各自競爭領域的注意力,
2、騰訊蘇寧等四巨頭340億參股萬達商業,王健林是否能打贏這場翻身仗?
如今的萬達,內外交困,一方面是資本危機,一方面也是經營危機。王健林在2017年年會上說,實踐證明,今后很難區分線上線下企業了,四五年之前我和小馬哥還有一爭論,現在看我倆合二為一了,線上線下要融合,形勢比人強,互聯網正走向物聯網,這就是趨勢??梢哉f,王健林是認輸了,2012年度“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現場頒獎對話中,王健林和馬云有一個對賭: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
事后王健林稱這只是玩笑話,“真要是輸了,我給小馬哥一個億,那無所謂的,”王健林在武漢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我沒有把小馬哥(馬云)當成競爭對手”。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2%,增速較去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達到5.48萬億元,增長2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比上一年提升2.4個百分點。
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37.9%,比上年提升7.6個百分點,如果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2022年,網絡零售額占50%非常有可能,更重要的是新零售來了。當然,這樣的趨勢并非是王健林所不能預計到的,所以,王首富也多次努力向線上發展,只是都功虧一簣,王健林與馬云打賭之前,萬達電商就已經開始布局,當時其曾高調公布“萬人招聘計劃”,發展方向定位為O2O,借助萬達優勢的商業地產項目,將線下業務打包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