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市盈率的定義是上市公司市盈率與當期市場市盈率的比值,它結合了單只股票的市盈率和市場的市盈率,能夠直觀的反映出公司當前價格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為投資者決策更好的服務。對于市盈率的判斷,一定要結合一個穩定的,安全的,長久保持盈利的績優股身上,那么當個股的市盈率出現大幅降低,往往代表的就是超跌出來的價值。
1、美國股市股票的市盈率一般是多少?
1、美股滾動市盈率中位數是9.83倍美股中滾動市盈率大于零的股票有3055只,下面是篩選結果。而滾動市盈率中小于等于零的股票有1887只,而其滾動市盈率的中位數是9.83倍。9.83倍就是目前美股市場的滾動市盈率的中位數,2、A股的滾動市盈率中位數A股中有3674只股票,其中滾動市盈率大于零的有3155只,而小于等于零的有519只,滾動市盈率的中位數是25.81。
從市盈率的中位數來看,A股比美股是要高不少的,3、港股滾動市盈率中位數港股有2396只股票,而其中滾動市盈率大于零的有1595只,小于等于零的有801只,滾動市盈率是5.88倍。總結:在以滾動市盈率中位數為標準的篩選條件下,港股的中位數最低,只有5.88倍,其次是美股,是9.83倍,而A股最高,是25.81倍,但是A股已經是下跌多年了,
這個數據倒是蠻有意思的,一個市盈率中位數最低的股市反而是熊市中的市場,而美股的中位數只有不到10倍,但是已經是創下歷史新高的市場。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美股和港股中滾動市盈率小于等于零的比例大幅超過A股,美股中滾動市盈率小于等于零的股票比例是38%,港股中的這個比例是33%。而A股中滾動市盈率小于等于了的股票比例只有14%,這是中國的企業的經營情況更好嗎?這個不好說,但更可能的情況是A股中如果連續虧損是會面臨退市的,所以上市公司一般在一個財年虧損后會想辦法去在下一個財年恢復盈利,而港股和美股市場沒有這種財務退市要求,所以上市公司沒有必要去進行保殼在財務上做如此的規劃,
2、醫藥股繼續下跌,多少的市盈率合理?
醫藥股或者說成長股,從來不存在多少市盈率是否合理的問題,只存在未來的行業空間和增長預期對應的行業競爭格局是否確定帶來的對應合理或者有價值的估值體系。近期的醫藥股,應該說顛覆了多數人的傳統觀念和估值體系,其根源和我國醫保的現狀以及改變有很大的關系,主要邏輯有以下幾點改變:第一,醫藥股以往的高毛利,主要來自于出廠價和最終銷售價格之間的價差,而價差,除了醫藥的品牌因素以外,更多比拼的是銷售代表的能力和廣告投入的能力也就是銷售費用占比。
第二,18年以來的醫藥大趨勢行情,和指數進入持續熊市,醫藥的高毛利和穩定增長在創新藥和仿制藥的政策引發轉向積極有關,而仿制藥從日本印度等國家來看,年初的仿制藥政策環境是按照新的一致性評價標準重塑行業的占比的競爭格局,這就引發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領先和創新藥儲備研發管線領先的藥企在18年以來獲得了巨大的趨勢性漲幅和估值優勢。
自18年底以來,醫藥持續暴跌和最終跌穿了18年多數醫藥的啟動點則和以下幾點變化有關:第一,長生欺詐事件,引發了醫藥衛生安全領域的危機和市場對銷售費用占比高的藥企的高毛利產生了質疑和動搖,這引發了醫藥的第一輪暴跌,主要是疫苗生產企業的生產控制檢測等環節的衛生安全標準受到質疑。而第二輪的醫藥暴跌,則和上海市的4 7帶量采購政策有關,
因為以往的市場份額占比在這個4 7政策下改變成只要能夠獲取市場份額暫時犧牲利潤也要進入,為最終替代退出部分的市場份額作為競爭手段,這就導致了進入醫藥的藥品降價幅度甚至達到了90%以上,這完全顛覆了市場對醫藥穩定增長和高毛利傳統的預期,從而引發了在第一輪長生欺詐引發的醫藥破位以后第二輪暴跌,其中以樂普最為典型。
而第三輪暴跌則是因為進入熊市末期,疊加了上述醫藥行業邏輯出現動搖和改變,引發了因為基金的過度擁擠交易持倉導致的基金倉位策略持續調整,在資金的不斷退出中,導致醫藥行業在邏輯變化之后長線資金進入謹慎觀望階段而缺乏足夠的對手買盤,這就導致了醫藥板塊尤其是醫藥權重龍頭個股持續破位大跌和破位后繼續下跌,而從我國醫保現狀和未來的趨勢來看,控費和控制藥品價格乃至于控制一個疾病的總體醫療費用,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而對于創新研發管線豐富的醫藥公司來說,短期的藥品價格因素并不會顛覆新藥行業的邏輯,這在之前我發過的問答里已經有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