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美國帶領著歐洲國家參與國際爭端時,往往都會頭頂“北約成員國”、“歐盟成員國”的雙頭銜,以前北約對外事務討論都是各國傳回國內討論,現在變成了歐盟內部會議討論,如此一來,美國的決策權有時候就變得不是那么好使了,甚至有時候產生北約要聽歐盟話的“錯覺”,這也是讓美國非常頭疼的問題。
1、北約與歐盟是什么關系?若歐盟解散了,北約還會存在嗎?反之呢?
歐盟和北約的根本區別:歐盟是以英法德為領袖經濟、政治共同體(英國脫歐了),是特殊情況下歐洲抱團形成的一個主體;北約則是為了冷戰形成的一個以西歐、美國和北美的對抗蘇聯的軍事聯盟,以美國為絕對核心領導人!歐盟歐洲聯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目前已經發展到了28個國家了,雖然說起來是共同發展的經濟聯盟,但根本原因還是當年美國、蘇聯太強大,歐洲老牌強國顯然也是不甘心的,只能團結起來共同對抗他們,才能提高自己的話語權。
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美國蘇聯太強大,太形成了一個緊密不可分的歐盟!北約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蘇冷戰對峙情況下的“特殊產物”,1949年4月4日出于對“蘇聯西擴”的擔憂,美國以提供“合理”保護為由,拉攏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簽署北大西洋公約,
根據該公約的要求,北約成員國的軍隊將在美國軍隊的領導下組成特殊的作戰序列,應付蘇聯可能的“西擴”。對于美國人如此指向性的機構,蘇聯在1955年5月14日拉攏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各國簽訂“華沙條約”對標,因而整個美蘇冷戰對抗,在理論上也可以叫做“北約”、“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武裝對峙,兩者也擁有著絕對話語權的核心:美國和蘇聯。
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后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美國和歐盟互相取利,在強大的蘇聯面前,歐洲尋求美國的保護,美國則以控制英法德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志。蘇聯解體后,歐盟和美國的矛盾日益激化,沒有了蘇聯的威脅,歐洲希望削弱美國的控制,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話語權,而美國顯然延續冷戰時的地位,
歐盟組織政治上絕大多數為歐洲的北約國家,經濟上能夠與美國分庭抗衡,蘇聯解體后開始尋求軍事上的獨立性,這幾年正鼓搗著建立自己的歐洲軍隊,遭到北約老大美國強力反對,而歐洲的共同體實力擺在那里,顯然已經成為了北約內部和美國這個絕對核心叫板的存在了。這些年美國帶領著歐洲國家參與國際爭端時,往往都會頭頂“北約成員國”、“歐盟成員國”的雙頭銜,以前北約對外事務討論都是各國傳回國內討論,現在變成了歐盟內部會議討論,如此一來,美國的決策權有時候就變得不是那么好使了,甚至有時候產生北約要聽歐盟話的“錯覺”,這也是讓美國非常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