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為什么要振興,拿什么去振興,怎樣去振興。至今已經過去了16年,東北的經濟是否振興了呢,說過去十來年,東北經濟的形勢在惡化,而不是在振興,解決東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這一問題關鍵要從兩個方面抓起,一是如何振興東北農村實體經濟,讓農民在自己家鄉就業,給廣大農民帶來經濟收入,讓他們安心工作,其實許多農民是不愿意離開家鄉到外邊打工掙錢的,只是當地沒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不得已而為之。
1、東北振興的標準是什么呢?
東北為什么要振興,拿什么去振興,怎樣去振興?討論來討論去,造成根本原因,避而不談,卻大談國企沒改革好,真的是這樣嗎?假設大批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都存在,不知道會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叉車據我所知一度可是大連在全國叫響的產品,最近看到南方的叉車出口世界,日照制造(雞舍)都能出口,這些技術東北早就有了。資源資金全部向個人轉移,造成大量下崗工人,國家壓力加大,
反而這些資源資金用于擴大就業發展再生產了嗎,用于技術進步發明創造了嗎?耕者有其田,沒有組織,單個技術工人無法發揮作用,失去勞動的權利和施展的空間,財富創造者都沒動力,還指望哪一個來創造。不要閉門造車了,拿一些不適合國情的東西照葫蘆畫瓢,結果呢?只要一心為民腳踏實地把民眾組織起來,實行公平正義的分配原則,就會激發博大的激情,東北不是曾經走在共和國前列的嗎,今天為什么不行!,
2、東北振興所面臨的困難在哪里?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至今已經過去了16年,東北的經濟是否振興了呢?它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是否提升了呢?我想只要不是睜眼說瞎話,答案是顯而易見的,2003年,遼寧、黑龍江、吉林GDP總量在大陸地區分別排名第8,第13和第18位。15年之后的2018年,以上三個省的GDP在全國的名次變動為第14位,第23位和第24位,
東北三省GDP占全國的比重,由2003年的10%下滑到現在的6%。如果站在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位來講,東北地區不但沒有振興,反而在衰落,所以說過去十來年,東北經濟的形勢在惡化,而不是在振興。那么東北地區振興存在什么障礙呢?或者說是什么因素阻礙了東北地區的振興?氣候是一個重要因素嗎?我并不認為,美國的東北部天氣也特別寒冷,冬季經常是零下二三十度。
但是美國東北部形成了一個全球最有名的城市群,紐約、費城、華盛頓公司位于美國東北部,我認為是以下兩個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東北地區的振興。第一,人口,尤其是人才的流失,人才資源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如果連人才都流失了,那就這個地方真的發展不起來了,人才這種東西并不像工業中的原材料可以自由買賣,它是需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培養。
東北地區有不少全國知名的高等院校,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這些院校培養了不少的人才,但是東北卻留不住,紛紛跑到東部沿海地區去了。第二,東北地區“偏重”的產業結構,長期沒有得到改善,東北三省的產業結構都偏向于重工業,汽車、機械、制藥、化學、能源等重工業發達,是輕工業發展卻相對滯后。這里誕生的全國性日用工業品牌并不多,
服裝、電器、家具、玩具、電子等輕工業力量薄弱。根據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定水平之后,民眾對消費升級換代的需求較高。這種需求會刺激消費工業的飛速發展,看看這幾年高端智能手機銷量大增的局面就知道了,這幾年全國的電子、電器等產業出現了大爆發,華為、美的、小米、OPPO等品牌快速增長,但是和東北沒有關系。
3、東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該怎么解決呢?
解決東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這一問題關鍵要從兩個方面抓起,一是如何振興東北農村實體經濟,讓農民在自己家鄉就業,給廣大農民帶來經濟收入,讓他們安心工作,其實許多農民是不愿意離開家鄉到外邊打工掙錢的,只是當地沒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不得已而為之,二是發展規模農業,提高農民文化水平,支持農民自主創業發展農村旅游休閑產業,利用東北豐富的文化歷史景點優勢,開辦多種旅游場所,為廣大客戶服務,以增加農民收入,我認為,抓住這兩個方面,就能解決一些農村人口大量外出問題,對東北農村今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