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問,“合肥為什么會被稱為中國聲谷。沒有誰許諾創業就一定會成功,創業所面臨的奉獻與收益都是遠遠高于給別人打工的,而且基本上每件事都要做到親力親為,個人認為在合肥創業挺適合的原因就是合肥的消費水平不算高,房價也不算高,但同時又具備創業型城市所需要的資源,就創業的成本來說相對于其他創業型城市的壓力就小多了。
1、合肥為什么會被稱為“中國聲谷”?
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是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由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國家級產業基地。目前,“中國聲谷”已入駐包括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科大國盾、賽為智能等130多家企業,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平臺支撐到產業發展與應用的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鏈,題主問,“合肥為什么會被稱為中國聲谷?”。我想,題主真正想問的是,中國聲谷為什么能落戶在合肥?眾所周知,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受矚目,
人工智能是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世界制造業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說,在人工智能領域中我省已擁有核心優勢,智能語音曾經獲得幾個全球第一:2017年語音合成BlizzardChallenge比賽十二連冠;在斯坦福SQuAD機器閱讀理解大賽中奪冠,超過人類平均水平;全球第一個機器翻譯達到大學英語六級水平,明年很有可能達到專業八級水平,
2、合肥適合創業嗎?
合肥挺適合創業的,合肥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已經逐步趕超一些其他的二線城市,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也是非常充裕的。常常聽到畢業的學長學姐就在合肥創業,可能起步的時候規模算不上大的,但是逐步經營一段時間之后,盈利也是非常可觀的,個人認為在合肥創業挺適合的原因就是合肥的消費水平不算高,房價也不算高,但同時又具備創業型城市所需要的資源,就創業的成本來說相對于其他創業型城市的壓力就小多了。
想說的是關于創業這件事,創業不僅僅是年輕人在座的事情,他是每個人追求夢想都可以擁有的,但是沒有誰許諾創業就一定會成功,創業所面臨的奉獻與收益都是遠遠高于給別人打工的,而且基本上每件事都要做到親力親為。這其中的辛苦、壓力也是難以想象的,如果你真的想去做這件事,并且做好了面對這一切的打算,希望你能夠堅持下去,并且最終由一個好的結果。
3、為什么說合肥造就了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成就了合肥?
之所以說合肥造就了中國科技大學,這還要從文化大革命說起,當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高校停止招生,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頓,中國科大同樣未能幸免,6月,工作組進駐中國科大,17日,黨委書記劉達停職反省。校長郭沫若不知何時遠離了科大,科大的文化命一點點遭閹割。到了1969年,科大被迫離開北京,尋找新的辦學地點,
1969年9月下旬,科大分兩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尋找地址。沙市有科學院的干校,河南組帶有中央國務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給河南省的親筆信,預計去這兩地選址會容易些,但是河南省對科大來河南不大積極,表示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沙市情況也是一樣,兩組選址人員回到北京,都表示這兩地沒有條件,不能去。在無奈之下,緊接著又派出兩組,一組去江西,一組去安徽,
江西明確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選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區看了以后也覺得不行,但這兩組人員還沒回到北京時就接到了定點安徽安慶的通知,可以說當時的安徽在很多省市明確拒絕之后,毅然接納了流浪中的中科大。雖然當時選址在安慶,但由于辦學條件實在太艱苦,不得已在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也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4、合肥是否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城,為什么?
合肥,又名二胖,出了名的屌絲省會,且不說北上廣深,就是省內的蕪湖安慶,時不時都能來欺負他一把。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屌絲和富帥之間,只差一個逆襲,二胖的逆襲,始于1970年,時值文革,從北京下遷來了個白富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但白富美這種奢侈品,能看不能吃,那個年月,飯都吃不飽,誰愿意接手這么一個花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