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議會內閣制是德國統一后由帝國憲法規定的,帝國議會和聯邦參議院(Bundesrat)共同行使頒布法律的權力,帝國議會對預算有共同決策權,帝國議會每年由德皇召集,帝國議會每年由德皇召集,聯邦參議院只有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下才能解散聯邦總統由聯邦議會討論后選舉產生,聯邦議會由聯邦議院議長召集。
1871年的帝國議會有382位議員,1874年以來有397位議員。議員由公開直接普選產生。議員作為整個帝國人民的代表,他不服從特定群體的特別指示,享有豁免權。起初每三年舉行一次選舉,1888年后每五年舉行一次。帝國議會每年由德皇召集。聯邦參議院只有在德皇的同意下才能解散。帝國議會內閣制是德國統一后由帝國憲法規定的。內閣由首相領導,以天皇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內閣只對德國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德意志帝國的議會只是一個有名字的傀儡,國家立法權和軍權都在皇帝手里。所以統一后的德意志帝國表面上是君主立憲制,實際上是君主專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德意志帝國議會”(Derreichstag)是1871年至1918年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的議會。1871年4月17日俾斯麥帝國憲法繼承了1867年4月17日議會Empire議會Empire議會的權力結構,成為帝國與德意志皇帝統一的象征。帝國議會和聯邦參議院(Bundesrat)共同行使頒布法律的權力,帝國議會對預算有共同決策權。但是,帝國宰相不負責帝國議會。1871年帝國議會有382位議員,1874年以來有397位議員。議員由公開直接普選產生。議員作為整個帝國人民的代表,他不服從特定群體的特別指示,享有豁免權。起初每三年舉行一次選舉,1888年后每五年舉行一次。帝國議會每年由德皇召集。聯邦參議院只有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下才能解散
聯邦總統由聯邦議會討論后選舉產生。所有年滿40歲并在聯邦議院擁有投票權的德國人都可以參選。聯邦議會由聯邦議院(Bundestag -2)和同等數量的州(states -3)組成,由各州根據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聯邦議會由聯邦議院議長召集。聯邦總統任期5年,只能連任一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