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這種比例,現在國際油價每桶70美元,國內油價應該是多少。為啥那時候國際油價147美元每桶,國內是6.3元每升,國際油價難以長期在40美元之下,也就是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咱不降價,雖然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但是我們中國油價不會下降,國內的油價漲跌的依據是什么。
1、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我們油價會降嗎?
雖然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但是我們中國油價不會下降。這就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國際油價的這種低迷能持續多長時間,第二,國內的油價漲跌的依據是什么?1.國際油價難以長期在40美元之下。這次油價的暴跌導火索是沙特與俄羅斯進行減產談判,俄羅斯拒絕了減產協議,于是沙特發動了全球的油價戰爭。與俄羅斯的談判破裂后不到24小時,沙特阿拉伯宣布將4月份官方售價大幅打折,石油資源豐富的王國準備將產量提高到每天1000萬桶以上,
沙特降價的目的是奪回市場份額,并向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而俄羅斯高調應戰,俄羅斯當局周一承諾將動用規模1,50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支持經濟,并表示預算可以承受低油價持續十年之久,乍一看雙方好像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實際上雙方都承受不起長期的低油價,沙特的策略明顯是以戰促合,因為它的原油生產成本比俄羅斯低很多。
但沙特的國內經濟狀況也非常之糟糕,根本不可能長時間打價格戰。而俄羅斯更加的困難,如此高調的應戰,反而顯示出一種虛張聲勢。但這不是其中的關鍵,最關鍵的是各個國家的石油開采成本不一樣,來看下面這張圖。中國有一句話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沙特與俄羅斯進行價格戰,其他的很多國家肯定會損失更大。其中有一個國家肯定不答應,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美國這些年頁巖油大力度的發展,已經從石油的凈進口轉為凈出口國。它的成本比俄羅斯要高得多,長時間的低油價勢必使美國很多的頁巖油廠商破產。這是美國所不能承受的,而沙特歷來聽命于美國。所以美國肯定會迅速的讓沙特結束價格戰,讓價格恢復到40美元以上,另外,這10年油價每當跌破30美元之后,都引發了強力度的一個反彈。
試想一下這10年各個國家超發了多少貨幣?從通脹的角度看,原油哥,也不可能長期的這么低。如果油價在40美元之下的時間很短,國內降價的要求就不會特別強烈,二國內的成品油定價方式。全球成品油定價有兩種方式:第一,市場化定價方式,在日本、美國、歐洲各國、韓國等國家,均是采用市場化定價的原則與方式;第二,政府定價方式。
這種方式主要是一些西亞產油國,通過高額補貼來實行低油價的政策,中國成品油的定價方式應該是處于兩者之間。既有政府的因素,也有市場的因素,2009年5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個管理辦法有極大的缺陷:易漲難跌,
因為國際油價的特征是慢漲急跌。漲過22個交易日之后,超過4%中國就會漲價,但國際原油跌的時候往往是急跌一兩天可能就跌幅超過4%。而國內是以連續22個工作日的平均價格計算,22個工作日的平均很可能就不夠4%了。或者是到了22個交易日出現反彈又不夠4%了,所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3年3月26日公布了完善后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
所以現在成品油價格是以10個交易日計算,這規定會讓大家認為國際油價近期大跌,國內同樣會出現大幅降價。但是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決定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也就是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咱不降價,漲過130美元,我們不漲價。
2、十年來國內油價的漲幅遠超過房價,但是國際油價基本沒有漲,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