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長期從事綠茶的種植和加工,關于你提到,什么茶葉農藥最多,什么茶葉農藥少的問題來看,你對茶葉種植行業,還不是很了解。濃香型的茶葉擔心的是香精而不是農殘,降低茶葉的農藥殘留,關鍵在茶葉的種植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茶葉中農藥的殘留量關鍵是不能超出國家標準。
1、請茶葉種植者解答:什么茶葉農藥最多,什么茶葉農藥最少?
你好,我是從事種養業的耕養言作者。我家長期從事綠茶的種植和加工,關于你提到,什么茶葉農藥最多,什么茶葉農藥少的問題來看,你對茶葉種植行業,還不是很了解,茶葉,一般情況是不會打農藥的,就算遇到有用過藥的,也不必過于擔心。茶葉等級,從低到高依次分為普通、無公害、有機、綠色四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是要經過嚴格的檢測的。
對環境,用水、用肥、用藥等等都是有嚴格標準,沒有達標的產品,根本不能定級銷售。其中,農藥殘留,就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種茶的一般地區,都可以采收春、夏、秋三季。個別溫區或者大棚種植條件下,也有冬季采收的情況,其中以春季茶的品質最佳。春茶又以清明前,且在下雨收濕過后采收的,最為上乘,其次之的,當數谷雨前的春茶為佳。
所以,明前茶在價格上,也優于其它時節的價格,春季茶,都是采收當年剛發出的嫩芽。在冬季后的茶地里,大部分蟲子已經被凍死,或者蟲卵還未變成蟲,茶葉就發出新芽了,所以,春茶是不會有病蟲害的,根本不會打農藥。在夏茶采收季節,一般天氣熱,葉子長蟲的情況比較常見,但是用農藥殺蟲方式,也很少了。因為現在,普遍采用的是粘蟲板,
或者采用套養跑山雞的形式,來解決蟲害。畢竟,現在采收鮮葉的成本都挺貴,要是擅自用了農藥,而造成質量不達標,將是很大的損失,所以生產者為了順利過質檢,也會盡量避免的。秋季也有長蟲現象,但是新茶果長出后,老茶果就會掉落林間,此時的林間,便會引來無數鳥類來覓食。鳥就順便完成害蟲的清理,不必再用農藥,同時,冬季的氣候特點,加之人工環境的打造,也是不易發生蟲害的。
沒蟲害,自然就不用藥,最后,茶葉是屬于經濟價值較高的一類作物,一般都用草木灰、白醋、粘蟲板等綠色經濟的手段,就能達成病蟲害的防治。所以用藥很少,即使,有用藥情況,也是選擇有機生物農藥為主。說了這么多,想必應該對這個情況有所了解了,正面來回答一下,用與不用,誰用得多、誰用得少的問題。雖然說,不必太擔心農藥問題,但實在對用過藥的茶心有余悸,
2、都說夏季的茶葉農藥殘留高,春茶有農殘嗎?
謝謝邀請,愛茶愛生活,敬業敬法律,法警愛旅游,我是落日余暉。我認為春茶是沒有農殘的,因為農藥是治病蟲害的,春茶一般是指由越冬后茶樹第一輪萌發的芽茶而制成的茶葉。此時的氣溫多低于2O度,這時根本沒有蟲害,因此不會給茶樹用藥,用藥反而增加成本,所以春茶不含農藥,更不會有殘留了,另外,夏茶或秋茶既使用了農藥,使用的農藥種類和用量也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我國現行的農藥基本不溶水,并且用藥后到采摘時有嚴格的間隔期,農殘只會留在茶葉中,而不會進入茶湯內,因此對飲用者是絕對安全的。
3、網上買的茶葉濃香型便宜,怎樣鑒別茶葉是否有農藥殘余?
濃香型的茶葉擔心的是香精而不是農殘,消費者在品茶購茶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困惑,大多數人在推薦茶葉的時候都會引用一個詞產地,甚至有一山一味,一村一味,甚至手工加工的一人一味。我是做龍井的,首先聲明一點,龍井是沒有大型生產工廠的,浙江龍井沒有,西湖龍井也沒有,西湖龍井的茶地都是分給家庭的,其他茶葉大致情況也類似,除了分給農戶就是一些茶場了,
這里就有一個困惑了,那些一山一味的茶葉到了品牌茶企以后為什么就是統一的濃香型,清香型了呢?還有一個現象,我在收購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雨天晴天的茶,香味也有所不同,前期和后期的茶也有差異,那茶企的統一又怎么來的呢?還有更詭異的,現在工藝是各省之間互相學習流通的,同一茶企下面相隔千里的兩個茶區又怎么統一呢?農殘的問題其實是不復雜的,第一,現在國家禁止對茶葉使用劇毒長效不分解的農藥,甚至有的農藥都禁止生產了,第二現在的農藥都能降解,時間一長藥物效果都在減退,第三,春茶不需要打藥,春茶,特別是早茶,蟲子都沒有為什么要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