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進行薪酬改革,首先要確認、識別幾個方面問題,方可下結論。員工來要用長遠的眼光正確看待企業的薪酬改革,薪資策略低于市場及同行標準確認薪酬改革的目的1、薪酬改革是為了公司產品快速擴大市場占有率,挖掘和提高銷售人員的潛力和營銷積極性,薪酬改革的目的是更好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充分實現多勞多得的改革目的。
1、企業若要進行薪酬改革,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企業要進行薪酬改革,首先要確認、識別幾個方面問題,方可下結論:確認企業目前是哪一個階段初創期階段:薪資策略采用高于市場及同行標準,才能快速吸引和引進人才。成長期階段:薪資策略采用部分領先型,部分跟隨市場及同行標準,穩定期階段:薪資策略與市場持平即可。衰退期階段:薪資策略低于市場及同行標準確認薪酬改革的目的1、薪酬改革是為了公司產品快速擴大市場占有率,挖掘和提高銷售人員的潛力和營銷積極性,
2、國企工資要改革了,這有什么意義?
對于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王曉波認為:5月25日,國務院發布了國企工資改革的相關文件,總共有六大方面,其中核心的是第二條,即改革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文件中提到,工資改革的目的是增強國企活力、提升國企效率,充分調動國企職工的積極主動性等等,這對國企的效率、效益的提升意義重大。企業的本質和主體是人,要提高國企效率,最終還是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如何調動積極性?簡單說就是貢獻大的多拿,貢獻少的少拿,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此次的工資改革并非全員普漲,而是工資與績效聯動。就是說效益好的才能漲工資,效益不好的不但不漲還有可能會降,漲工資也有一個度,不能超過經濟效益增長的幅度范圍。總體而言就是加強全員績效考核,讓工資與業績和實際貢獻掛鉤,既能漲也能降,那么哪些行業企業效益好呢?財政部數據顯示,1-4月,國企利潤總額10054.9億元,同比增長18.4%。
其中,鋼鐵、石油石化、煤炭等行業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均高于收入增長幅度;有色等行業利潤降幅較大,按照上面說的工資調整標準,那么有色、電力等等這些效益不佳的行業就可能面臨工資總額下降的風險。從這方面可以倒逼一些國企的轉變,這次文件中還特別提到,那些處在生產一線、以及擁有高技術的員工將是漲薪的主要方向。今年3月發布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中就提出,國企工資總額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資增幅應不低于本單位管理人員人均工資增幅,
此外,調整過高的不合理收入也是一大重點,這是國企內部分配飽受詬病的問題。目前,國企一線職工工資普遍不高,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企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等處在一線崗位的國企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65991、50235、64620元,而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也就是說上述三類一線職工的工資都達不到平均線,更不及管理人員年薪的50%。
3、薪酬改革,企業和個人誰是受益者,你怎么看?
第一、企業和個人的利益是統一的,企業興,則員工的收入也會相應提高,第二、薪酬改革的目的是更好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充分實現多勞多得的改革目的。有些人把企業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對立起來,是錯誤的,第三、員工來要用長遠的眼光正確看待企業的薪酬改革。不能片面的一味要求漲工資,企業核心效率沒有提升,而用工成本大幅提升,將極大削弱企業競爭力,最終可能滑向倒閉的深淵,最終員工也會失業,一種雙輸的局面,
謝謝您。\
4、為什么績效工資再次改革后,學校還要繼續扣留一部分增量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