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這個世界上,銀行是最合法、最有資格面向公眾吸收存款的機構了,所以,銀行吸收存款,叫做合法集資。銀行吸收公眾存款,形成資金池,然后自己拿來放貸,賺取利息差,是銀行最古老的業務,除了銀行以外,公募基金、眾籌、IPO等只能叫吸收公眾資金,不能吸收公眾存款。
1、有這么多銀行吸收存款,為什么不兼并掉一些小的村鎮銀行?
咱們中國現在一共有4000多家銀行,還不算正在申請中的。吸收存款的商業銀行其實也是企業,是企業,就要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村鎮銀行同樣也是。如果村鎮銀行經營不下去了,自然會失去它在金融市場上立足的地位的,但是不能因為村鎮銀行小而去特意兼并它。除了銀行,還有其它各行各業,就像咱們國家其它的經濟體,比如,制造業中,有國有大型企業,也有中等的,還有小型和微型的企業,不管大小,都有它自己存在的價值,它都有自己存在和發展的理由,
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國家為了小型和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這些規模很小的個體的發展,出臺了普惠金融政策,意思就是國家的金融服務,不能只是管著那些大中型的企業,小微企業也要幫助的。村鎮銀行如果發展得不好,它會逐漸地被金融市場淘汰,但這只是它經營上的問題,那些經營好的村鎮銀行也很多呀,以經營論英雄才是市場經濟的根本。
2、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么高,為什么吸收存款的難度系數很大?
大家都知道,P2P的利率很高,但是為什么還是很少人敢投資P2P呢?因為——怕,很多人擔心P2P隨時可能的暴雷,同樣的道理,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么高,攬儲難度系數依舊很大,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人們對其不信任感。民營銀行股東截止2019年6月末,我國一共有17家民營銀行,這17家民營銀行里,除了微眾銀行以及網商銀行的股東騰訊、螞蟻金服為大家所熟悉之外,其余15家的股東雖然也是當地勢力較強的企業,但是綜合實力跟騰訊以及螞蟻金服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有的第一大股東,很多人連聽說都沒聽說過,對于陌生、不熟悉的,大家往往就報有懷疑的態度,
民營銀行的利率目前在京東金融上,我們可以看到民營銀行的利率整體水平遠遠高于國有大行,除了利率高之外,其流動性也遠遠高于國有大行,提前支取大部分均有靠檔計息的功能,這是國有大行中大額存單才具備的功能,不得不說,民營銀行的優勢是極為明顯的。為什么民營銀行高利率?可以存嗎?為什么民營銀行要給出這么高的利率呢?銀行的利潤主要來源為存貸息差,存貸息差的關鍵在于存款,沒有存款,談何貸款,
在品牌知名度、綜合實力等均弱于傳統銀行的情況下,提高利率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就成為民營銀行的唯一出路。其實民營銀行也是經銀監會正式批準設立的,在民營銀行的存款同樣享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50萬元的范圍之內的本息,即使民營銀行破產,仍然可以獲得賠付,所以說只要你本息不超過50萬元,其實民營銀行是可以存的,
3、銀行是通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還是通過貸款來吸收存款?
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無法嚴格區分先后順序,也無法嚴格區分誰是原因誰是結果。商業銀行主要有負債、資產和中間業務三種類型的業務,吸收存款屬于負債業務的一種,發放貸款屬于資產業務的一種。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基本的會計等式也是成立的,即: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我理解,商業銀行的運營,一定是先有“所有者權益”,其中必定包括自有金融資產,這是商業銀行的根基。
這部分錢來自股東、來自銀行的所有者,如果商業銀行自己沒有錢、沒有商業信譽,它憑什么可以吸引別人來存款呢?如果認為商業銀行干的是“空手套白狼”的事,那也未免太小瞧商業銀行的自身實力了。商業銀行憑借著自有資金,就可以開始發放貸款,賺取貸款利息;也可以辦理中間業務,賺手續費,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有限,往往跟不上貸款業務發展的需求,或者商業銀行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為了擴大規模等等,也需要向別人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