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法律法規要求對財務報告審計的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等上市公司有很多財務報告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才能報出。一般審計事務所也會評估風險,不可能為了那么一丟丟錢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審計結果也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新三板企業也不會給很多審計費,畢竟新三板的企業不像IPO那種大企業。
1、新三板審計有意義嗎?
企業想要上新三板,融資,需要股轉中心通過,要對投資大眾負責,就必須通過獨立第三方進行審計,這很有意義。一般審計事務所也會評估風險,不可能為了那么一丟丟錢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審計結果也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新三板企業也不會給很多審計費,畢竟新三板的企業不像IPO那種大企業,雖然說雙方都知道一些事情,但是投資群眾不知道呀。
2、企業不做審計會有什么后果?
對于有信息披露要求的企業來說,《證券法》規定的年度財務報告、IPO財務報告、重大資產重組的財務報告等財務報告必須經過審計;對于沒有硬性信息披露的要求企業來說,多數企業不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企業,為了招標、貸款等目標,對方要求提交審計報告時候也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進行審計,至于不做審計的后果,需要按照企業的類型來回答。
存在法律法規要求對財務報告審計的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等上市公司有很多財務報告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才能報出,比如說年度財務報告,必須經過有證券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才能對外公告。如果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未經過審計或者說沒有會計師事務所敢接審計的業務,就會導致上市公司未能完成《證券法》規定的信息披露義務,根據滬深兩市主板、創業板上市規則,就會導致停牌、退市,非常嚴重的后果,
但是并不是說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都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比如說一般上市公司的季報、半年報,并不必須經過審計就可以對外公開披露。只是這樣的財務報告在可信度上稍微打了點折扣,畢竟上市公司自行編制的財務報告也需要遵守《證券法》和交易所的披露規則,也不能做的水分太大、或是數據混亂不堪。外資企業從2014年開始,國家廢止了企業的工商年檢制度,所以導致沒有上述信息披露需要的企業不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年報進行審計,
然而,很多外資企業,作為國外企業在華投資的企業,需要納入國外集團的合并報表范圍,國外集團會計師就會選擇網絡會計師事務所聯盟中的在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其進行審計。如果在華分部未經過審計,而且該分部還是國外集團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會導致集團會計師出具非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一般企業一般企業,在當下,財務報告并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但是,難免碰到一些特殊情況,例如企業需要向銀行或是小額貸款公司借款,乙方爸爸要求企業必須提供最近一年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再比如企業為了符合投標的要求,必須提交近三年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務報告沒有經過審計,就貸不了款,無法參與投標,綜上所述,到底財務報告審計還是不審計,判斷的基本的原則就是:紅線不能碰,法律法規要求審計的,必須按質按量的完成;外資企業多數情況下年度報告需要審計;為了某種利益,需要滿足對方的要求,那必須經過審計,不該省的千萬不要怕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