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為中國六大工業基地,三線建設的核心,中國最大的常規武器生產基地,裝備制造業自然十分雄厚,單是一個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就位居中國裝備工業品牌價值50強。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蘭州市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523.54億元,比上年增長5.7%,重慶是中國四大醫藥生產基地之一,化工醫療實力居全國前列。
1、武漢的經濟發展靠什么來支撐?
武漢不像其他的網紅城市。有國內名企和外資大牌企業,但是確有很多國內前三前五的企業,而且都是大體量功底扎實的企業,更為關鍵的是這些企業都能在武漢找到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舉個例子,烽火,大家可能面面相覷,啥,通訊行業只有華為中興,烽火是啥,但是烽火卻是通信行業的國家隊,在光纖通信和骨干網領域基本上是巨無霸的存在,烽火不是網紅但是確實能提供國家級別的通信全套解決方案。
一年也是幾百億級別的占通信市場四分之一份額的企業,再來一個,大橋局,很多人也是奇怪,啥大橋,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基本上是這個藍色星球最強大的造橋企業,開玩笑說,地球上修橋,外國搞不定來找中國,中國搞不定的來找大橋局。沒事,只要錢到位,地球上就沒有我們架設不了的橋,武漢工業底蘊很強大,張之洞開武漢工業先河以來,武漢就是中國工業化的橋頭堡,雖然不像很多沿海轟轟烈烈,但是確實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2、蘭州的經濟是怎樣的?靠什么支撐?
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蘭州市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523.54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47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881.74億元,增長3.1%;第三產業增加值1580.34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44:34.94:62.62,與上年的2.67:34.89:62.44相比,第一產業比重回落0.2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18個百分點,
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67882元,比上年增長5.18%。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構成蘭州市GDP的三大產業中其中第三產業所占比例最重,而且其增長率也是最高的,目前蘭州市的第三產業為驅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蘭州目前發展趨勢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的發展模式,中國許多城市都是按照這種發展模式逐漸改變的,
其變化的趨勢主要是:第一個階段,農業大國剛開始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緊接著就是發展工業方面的第二產業,然后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一產業的比重逐漸下降,與此同時第二產業的比重逐漸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緩慢上升。第二個階段,隨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都開始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的發展模式。
目前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是發達國家最重要、規模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產業,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中,相對來說產業結構都相對落后,發展態勢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發展的基本方式都是大致相同的,第一產業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
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制造產業,利用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商業、餐飲業、金融業、建筑業、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2017年蘭州市重點支柱行業主要經濟指標(上圖)從投資方面來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315.35億元,比上年下降33.93%,
其中,項目投資883.19億元,下降44.79%。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9.89億元,下降45.78%;第二產業投資162.50億元,下降63.58%,其中工業投資157.41億元,下降61.19%;第三產業投資1132.96億元,下降24.87%,投資超過百億元的行業主要有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這四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