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強是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主要特點。由于這些巨型國企在國內都是壟斷性行業,所以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巨型國企的快速發展,而巨型國企的的快速發展又促進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營收超五千億員工超30萬的巨型國企將營收和員工數量綜合起來,營收超過5000億元并且員工數量超過30萬人的巨型國企共有14家。
1、如果不算國企,中國有幾家世界500強民企?
北京市:京東、美團、字節跳動、小米、聯想、貝殼、百度、國美、泰康、民生銀行、三一重工;廣東省:平安、華為、騰訊、比亞迪、美的、恒大、碧桂園、正威、順豐、滴滴、TCL;浙江省: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吉利、青山、榮盛;江蘇省:恒力、蘇寧、沙鋼、盛宏、恒瑞;香港區:友邦、長實、怡和、新鴻基;臺灣省:鴻海、臺積電、聯發科;上海市:拼多多、復星、藥明;山東省:魏橋、海爾、東明;福建省:寧德時代;河南省:牧原;遼寧省:萬達;陜西省:東嶺;四川省:新希望;湖南省:愛爾;以上并非2020年最新500強民企入圍企業,而是近五年內至少入圍過兩次世界500強的民企,包括《胡潤世界500強》、《福布斯世界500強》、《財富世界500強》等主流500強排名。
幾個版本的世界500強對于企業排名的參數統計方式不同,福布斯主要是看營收總額,胡潤則以品牌價值和營收增速為主,財富則偏重市值和品牌影響力,因此有一些營收額度高的企業在胡潤和財富未必能進500強,比如今年最新排名,2020年營收200多億的上海蔚來汽車上榜,而營收800億的山東晨鳴卻沒有上榜。另外通過企業分布也不難看出,頂尖民營企業幾乎清一色的分布于沿海地區,內陸僅有四個省份入圍,而且一共只有四家企業,
2、中國的巨型國企規模有多大?在國際上處于什么地位?
大而不強是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主要特點。如果給巨型國企定一個標準的話,應該達到兩點,營業收入達到五千億以上,員工人數超過30萬人以上,這樣的巨型國企,我國大概有14個,主要分布在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交通、金融等行業,在全國處于壟斷地位,在國際上,營收和員工人數排名比較靠前,但由于大部分企業的業務主要是在國內開展,除個別企業外,大部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限。
營業收入超過五千億的企業去年,全球著名的《財富》雜志發布了全球500強企業,我國共有129家上榜,美國有121家上榜,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年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的國有企業共27家,其中年營業收入剛滿5000億元的中糧集團在全球排在第134位,這27家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能源、金融、汽車、建設、交通和資源等領域。
員工人數超過30萬的國企同時,《財富》雜志發布了員工人數最多的50家企業,這30家企業的員工都超過了30萬人,我國共有16家國有企業員工人數超過了30萬人。營收超五千億員工超30萬的巨型國企將營收和員工數量綜合起來,營收超過5000億元并且員工數量超過30萬人的巨型國企共有14家,如果與國際其他企業作比較的話:從規模上看,都特別大,位居世界前列。
這14家企業營業收入都位居全球前110位,員工人數都位居前50位,從利潤上看,平均利潤遠高于全球500強企業的平均利潤。中國14家巨型國企平均利潤為132.96億美元,而全球500強平均利潤只有43億美元,從發展上看,增長都很迅速。由于這些巨型國企在國內都是壟斷性行業,所以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巨型國企的快速發展,而巨型國企的的快速發展又促進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
從創新上看,創新力較弱。由于這些巨型國企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和建設領域,創新對企業的驅動力不強,造成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從市場競爭上看,國際競爭力都不強,我國巨型國企主要靠著國家給予的壟斷市場得以快速發展,導致他們國外競爭力都不強。不過,隨著國家對國有企業的不斷改革,我國巨型國企正通過提質增效、強化管理、注重人才和創新研發做大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估計很快會形成一批又大又強的巨型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