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公司怎么調整變化,原保險公司所有保單,依然享有同等效力。下面從投保人角度出發,探討什么樣的保險公司是好的保險公司,價值投資人希望能夠投資賺錢盡可能多的保險公司,也希望能持續的賺錢,主要關注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對成長性也有一定關注;股票炒作者對保險公司是否能持續盈利并不是很關心,他們有的喜歡盈利水平和市場預期偏差較大的保險公司,有的喜歡題材比較豐富的保險公司,例如互聯網、科技、人工智能等概念,以便于炒作。
1、保險公司那么多,買保險時該怎么選?
1.如何評價一家保險公司?和評價一個實體事物不同,在評價一家保險公司時首先要弄清楚立場,拋開立場來談好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不同的利益相關方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或者說評價的側重點不同,本文是站在投保人角度來探討如何評價保險公司,進而為投保提供參考,再次強調,識別真實的保險需求和找到性價比高的產品比選擇保險公司更重要,
在開始正題前,我從不同利益相關人的角度來展示一下它們評價保險公司的側重點。監管人視角,監管機構喜歡聽話的孩子,不搞事兒的孩子,那么遵紀守法、合規經營的保險公司就是好公司。投資人視角,價值投資人希望能夠投資賺錢盡可能多的保險公司,也希望能持續的賺錢,主要關注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對成長性也有一定關注;股票炒作者對保險公司是否能持續盈利并不是很關心,他們有的喜歡盈利水平和市場預期偏差較大的保險公司,有的喜歡題材比較豐富的保險公司,例如互聯網、科技、人工智能等概念,以便于炒作。
債權人視角,債權人要區分短期和長期,短期債權人在對保險公司評價時關注的是未來一段較短時間的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而長期債權人則往往希望保險公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夠發展順利,持續經營,能夠在未來債務到期時還本付息。從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就可以看出來,有保險公司主體評級,有短期債券評級,有長期債券評級等,
管理層視角。管理層主要圍繞董事會的考核機制和體系做事,董事會定的KPI體系中,注重效益的,管理層就主抓效益,要求銷售隊伍多賣利潤率高的產品;董事會注重規模的,管理層就主抓規模,各種競爭手段一起上,努力把市場份額做上去;董事會給予管理層股權激勵的,壽險公司管理層就會對新業務價值更加上心,把股價抬起來,以獲得更多利益,
中介人視角。因中介人的類型不同而不同,也與經營理念有關,個人代理人喜歡《基本法》與自身特長(組織發展或個人發展)相匹配的保險公司,銀行等兼業代理機構喜歡傭金高、支持好的保險公司,經代公司喜歡產品性價比較高、傭金率也不錯的保險公司(溫馨提醒:有個別“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保險經紀公司并不關心傭金),互聯網平臺喜歡費用充足、系統對接順暢的保險公司。
還有不少利益相關人,限于篇幅,我們就不多說了,每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都是在各種利益相關人之間尋求平衡,通俗來講,就是解決如何切蛋糕的問題,總之,股東和中介人切的多,投保人就留的少,要想投保人切得多,股東和中介人就得少拿點。下面從投保人角度出發,探討什么樣的保險公司是好的保險公司,2.投保時如何選擇保險公司?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識別到真實的保險需求,并找到性價比高的產品后,如果需要在產品間選擇保險公司,則建議按順序重點考慮如下四項因素。
(1)客戶服務體驗保險業屬于金融服務業,投保人投保保險產品主要目的就是獲得風險保障服務,那么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高低就是投保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其次還要關注保險公司是否在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和提升消費者滿意度等方面持續努力,最后還要特別注意保險公司是否涉及負面報道、投訴和處罰等負面事件,可參考監管機構每年公布的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
(2)償付能力水平對投保人而言,保險公司能否按約定履行保險合同、支付保險金至關重要,這里主要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水平,理論上充足率越高越安全,兩種情況除外,一種是開業不久的保險公司,業務量很小,資本金很大,償付能力充足率會很高,另一種是經營時間較長但資本使用效率低下的保險公司,通常來講超過300%(償一代)或200%(償二代),反而可能會影響到客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