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其中,一種是水平B2B,一種是垂直B2B;B2C。本質上阿里是國內的強者,而且是第三方,和京東蘇寧天然不同的是,阿里不是消費者,也不是供應商,他是個服務提供商,做的是第三方,阿里巴巴的盈利主要來源于起家的淘寶系,這塊是大頭,基本上占據了阿里整個營收的一半還略多。
1、阿里巴巴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阿里的賺錢模式很簡單,賣流量!阿里巴巴的盈利主要來源于起家的淘寶系,這塊是大頭,基本上占據了阿里整個營收的一半還略多。之所以說阿里賺錢是賣流量,因為淘寶本質就是個搜索引擎,買家需要通過它來找到自己所需的賣家,賣家需要通過它來展示自己的店鋪,以獲得買家購買,所以阿里和百度其實沒差別,都是通過競價排名來賺錢。
入駐的賣家雖然可以很簡單的開淘寶店,但是想要獲取流量,就需要向淘寶購買了,鉆展、直通車等等這些對賣家來說都是燒錢利器,對阿里來說是賺錢法寶,只要賣家燒錢了就一定能獲得可觀的流量,當然賣家能不能最終賺錢就不一定了,需要綜合很多因素。淘寶除了是個搜索引擎外,同時也是個大商城,所以賺錢模式和傳統的線下商場也沒太大區別,也就是收取入場費,
阿里對天貓每家入駐的天貓店都收取保證金,按類目的不同金額有所差異,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天貓有大約50萬的商家,那總的這筆保證金絕對不是小數。不過,保證對天貓店鋪來說不是大頭,更大的服務費,這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年費,一次性繳付,分3萬和6萬兩個檔次,如果每年銷售額達標,這部分費用可以返還一半或者是全額,
另一部分就是5%的扣點,每銷售一件就從銷售額中提取,這也是非常胖達的一部分,雙11天貓成交額2000億,那光靠這個扣點就能收取100億了。2017年天貓總的交易流水達2.1萬億,按5%的扣點算就是整整1050億的收入,此外,電商還有個1688的平臺這塊的收入。淘寶 天貓 1688算是構成了當年阿里電商的主要營收來源,
所以,阿里這些年始終在不斷的找流量入口,給自己的電商業務不斷導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商家圈在自己的平臺,才能繼續賺取大量的利潤。當然,很多人認為現在的阿里到處戰略布局,其他業務肯定也很賺錢,的確其他業務也有收入,除了數字娛樂虧損外,其他業務比如阿里云、螞蟻金服等收入也都持續增長,但是和阿里的電商業務相比只能算是小弟弟。
2、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優勢和劣勢都是什么?在未來,和亞馬遜誰會勝出?
優勢:1、容易形成協同優勢,以核心電商業務為圓心,向外輻射業務,無論是支付寶,還是阿里云,又或者不起眼如湖畔大學。這里的關鍵是圍繞電商業務的雙方,供應商和消費者來實施的外延擴展,和京東蘇寧天然不同的是,阿里不是消費者,也不是供應商,他是個服務提供商,做的是第三方。2、善聯合,比如菜鳥網絡,各種快遞入住,比如滴滴平臺,餓了么,同樣是電商平臺的線下擴展。
甚至于到一小時達,這種模式就是可以很好的拿來別人的專業服務,作為自己服務的一個環節。現成的快遞公司,現成的駕駛員,現成的餐飲店,所以,阿里多盟友,而騰訊多流量。他們本質上各有不同基因,3、容易擴張。平臺的好處,在于其他內容都不需要自己建設,你不需要自己去培養廚師,這樣阿里的所有模式擴張規模都很快,并且很容易用規模擠壓競爭對手。
劣勢:1、怕太大,怕反壟斷,實際上壟斷并不容易達到,比如滴滴,就很難壟斷,支付寶的對面依然有微信。但是阿里先燒規模擠走對手,再獲利的模式其實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無論是滴滴還是餓了么,都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盈利瓶頸,規模優勢不好獲得,而一旦獲得如滴滴,則又會遭受社會輿論更高的期望。這種期望最終會擴大平臺責任,
2、業務的退出壁壘都很高。阿里系業務太多,需要減并的時候,發現整個市場就自己一個,此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3、品控難度較高,比如滴滴的順風車,比如阿里的打假,都在很努力的進行,但是因為自己是第三方,難度很大,你總不可能盯著每一個商戶的物流倉庫一件件去核實真偽。關于亞馬遜和阿里的比較,阿里和亞馬遜有重疊,也有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