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目前來看沖擊不到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目前對基金行業的沖擊很大。在利用金融科技和平臺效應對自身業務進行轉型的過程中,除了與互聯網平臺、科技公司攜手合作以外,商業銀行還成立專門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銀行,一方面服務集團及銀行自身,另一方面進行金融科技輸出。
1、和互聯網金融的金融科技相比,銀行的金融科技有哪些特點?
近年來,全球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擁抱數字化變革和金融科技。未來已來,商業銀行通過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智能應用、智慧洞察,構建金融大腦,以及借助科技賦能顛覆傳統的風控模式,優化產品定價策略和創新金融服務,驅動了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也極大地改變了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商業銀行紛紛將金融科技上升到戰略高度,定位為經營模式轉型和服務升級的轉型利器,并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積極推出金融科技在業務領域的應用產品,加快推動傳統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有效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如工商銀行e-ICBC3.0戰略升級建設智慧銀行,建立“七大創新實驗室”,打造“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經營管理和金融服務體系,招商銀行明確打造“金融科技銀行”發展戰略,借助科技的力量尋求效率、成本、風險的最佳平衡,把輕管理、輕運營做到了極致,持續深耕“輕型銀行”戰略。金融科技和平臺效應已經成為銀行業不可忽視的話題,
領先銀行可以通過設立、收購、投資、戰略合作等多種形式積極布局和借力金融科技創新,比如之前五大行的工行與京東金融、農行與百度金融、中行與騰訊金融、建行與螞蟻金服、交行與蘇寧金融等的合作。大型商業銀行紛紛擁抱大型互聯網公司,雙方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合作內容日趨豐富,從競爭到合作,從產品到生態,銀行業巨頭和互聯網超大平臺牽手,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態。
在利用金融科技和平臺效應對自身業務進行轉型的過程中,除了與互聯網平臺、科技公司攜手合作以外,商業銀行還成立專門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銀行,一方面服務集團及銀行自身,另一方面進行金融科技輸出,截至目前,興業、平安、招商、光大、建行和民生都已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為如今金融科技行業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如,5月15日,民生銀行的金融科技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科技始終是民生銀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把民生銀行科技金融提高到核心戰略層面,能推動民生“科技金融銀行”建設,同時能提供科技能力輸出,為中小金融機構、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金融科技轉型所需的解決方案和專業科技產品,
4月18日,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全資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意味著國有大行中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誕生,這同時也是國內商業銀行內部科研力量整體市場化運作的第一家。這是建設銀行積極迎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嶄新機遇,結合建設銀行實際情況而主動謀劃實施的一次戰略性、系統性和全方位的自我變革,
2、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業該怎么轉型發展?為什么?
互聯網金融目前來看沖擊不到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目前對基金行業的沖擊很大。這和國內的金融市場體系有關系,銀行業的天然優勢中國的銀行業非常集中,可以看到五大國有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占了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其資本實力、品牌認知、網點優勢都非常明顯。而且銀行業是典型的二八現象,即80%的業務來自20%的客戶,所以銀行業是非常重視大客戶,對優質大客戶的服務現在倒是越來越多元化,充分滿足大客戶從財富管理到公司融資等等的各種需求。
互聯網的天生劣勢而互聯網的是典型的散戶經濟,靠非常分散的散戶資金來擴展業務,舉個栗子:如果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有100萬用戶,平均每個用戶存款是1萬元,那就是100億存款。而一個銀行,1萬個客戶,平均每個客戶存款3000萬,那就有3000億的存款,財富畢竟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世界上5%的人擁有的可能是95%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