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新疆棉花還有種植補貼和托市保底收購外,全國其他地區已經取消棉花種植補貼了,棉花收購隨行就市,由市場說了算。如果按照這個價格去分析,一畝棉花的產量又很低,僅僅可以帶來400~600斤商品棉花,據現在歐美國家也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了,他們所需要的棉花靠自給了。
1、棉花行情在漲,棉企棉花為什么銷售不暢,且價格低迷,原因何在?
棉花行情在漲?目前期貨棉花仍然處于底部震蕩階段,短期反彈,但是空間乏力,沒有形成明顯漲勢;現貨市場也是一樣,行情清淡。對于棉花而言,每噸幾百塊的價格漲幅算不上“漲”!棉企棉花銷售不暢?棉花的產業鏈其實也不算很長,上游棉花種植地區主要是新疆,農場種植——成熟后收獲籽棉——籽棉經過工廠初級加工形成皮棉——下游紡織企業收購皮棉加工成棉紗——面紗經過加工制成坯布——坯布經過洗染制成色布——色布經過裁剪制成服裝等商品!在上游籽棉和皮棉階段,棉花還是我們想象中的雪白、蓬松的樣子,還是處于原料形態,
而進入下游紡織階段,棉花就已經變成面紗、棉布等商品形態。所以你說棉企的棉花銷售不暢,可能是指上游棉企的問題吧?銷售不暢是現實,其實原因很簡單——供大于求!供應端:今年我國主產區新疆的棉花已經收獲,收購工作也將近入尾聲,今年新疆棉花并沒有像年初炒作那樣減產。棉花質量也較高,是一個豐收年,國外,美國和印度等棉花主產區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棉花減少規模不大。
需求端:受美國貿易爭端以及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棉花產業受打擊很大,我國的棉紡織國內消費需求以及出口需求受到很大的影響,需求的嚴重萎縮造成棉花價格疲弱不振,新棉上市,供應總量充足加上需求端的萎縮,造成了棉花行情的低迷。終端商品市場萎縮,下游棉紡織和成衣制造企業采購意愿下降,上游棉企銷售不暢則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過,當下棉花價格基本上已經跌至成本價格附近,下行的空間很有限,同時國儲棉花開始輪入,對棉花價格形成提振;并且棉花的國內和國際供應下調預期較大,主要受減產因素影響。而貿易爭端有緩和跡象,棉花續期也處于恢復階段,未來的需求預期向好,所以棉花出現底部反彈上漲跡象,總之,棉花價格當下已經處于價格底部,跌幅有限,影響棉花價格走低的基本面因素作用有限。
2、棉花價格那么高,為什么很多地方農民不種棉花了?
棉花在我老家也適合種植,但是種植的面積大不如前了,棉農也大多以自家使用為目的開展種植,沒有出售獲利的想法,那么,一些地方的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不高,原因在哪里呢?棉農出售棉花的價格并不高這里個人認為題主所言的棉花價格高,應該指的是市場上批發的價格,能夠達到8元/斤,甚至更高。但是,這個價格并非是從棉農手里收購棉花的價格,
實際上,棉農出售棉花的價格很低,2~4元/斤。如果按照這個價格去分析,一畝棉花的產量又很低,僅僅可以帶來400~600斤商品棉花,這里以3元/斤收購價格和畝產500斤商品棉花為例,產值1500元。而棉農為了這1500元產值的棉田,需要投入固定成本36.7元,物化成本589.06元,人工成本789.65元,合計1415.41元,
如此一來,棉花的種植利潤僅有84.59元/畝。利潤太低,當然就無法激發村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了,棉花種植太麻煩,也是農民不愿意種植的一大因素棉花種植可是一個技術活,要進行育苗、播種、施肥、打藥等多個環節,還要經常下地逮蟲子。這些環節都需要棉農精心照顧到位,否則勢必會減產,本來棉花產量就不高,減產勢必影響到最終的收益,
此外,棉花的這些環節需要很多人工,產生很高的人工費用,從以上棉花的種植成本來看,就非常明顯了,占據55.79%,超過了總成本的一半。其中,投在摘棉花的人工上應該是最多的,每一朵棉花都需要用手一個一個撿出來,費時費力,由此可見,投在棉花上的人力太大,人工成本太高,也成為很多農民不愿意種植棉花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