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無法出口糧食、石油、天然氣。引發局部戰爭,造成石油危機,糧食危機等,從嚴格意義上來糧食漲價受益最大的這兩類人都不是農民,一個是做糧食生意,炒糧食的商人,一類是租地雇傭農民種地產糧的投資者,是農民的老板,使種地生產糧食的農民忍無可忍無奈的情況下,只有選擇拋荒不種,和改變了土地是種糧食的結構。
1、糧食價格上漲,糧食還沒出售,地租暴漲,你還繼續種地嗎?
今年,全國大部受臺風影響,造成好多糧食產地不同程度的減產,甚至有個別地區的莊稼絕收。就說東北吉林吧,歷史罕見的連續遭到三次臺風襲擊,致使大面積莊稼倒伏折斷,給糧食的產量造成了極大的減產,縱觀全球,受天氣和疫情影響,有好多國家糧食減產,再加上不出口減少外貿等,導致糧食價格有些上調,其實這是理所當然的。而對于老農民來說,雖說糧食漲點價,可是去掉減產影響也每增加多大收入,不過呢就像筆者所說,還沒等干糧上市價格穩定,低價卻瘋狂飆升,就拿我們這來說吧,有的人包地竟然喊出了每坰地12000元,
要說包地漲點價也可以,畢竟水漲船高嘛,可是也不能漲的胡天海地啊,我們不妨來算一下老農民包一晌地能剩多少錢。首先呢包地費真的是12000元,加上旋地費800元,(我們這種地之前都要滅茬,所以要旋的)如果自己沒有機械那就得雇人種,每坰地300元,封閉藥費加工費計200元每坰,再加上種子800元底肥2300元,再加上矮化藥打蟲藥計每坰地300元,最后收割機到家每坰地1300元,算下來包一晌地最低費用為:17200元咱不說種地有多大的風險,就按平常年頭來說,每坰地大約能收干糧17000斤,按今年現在價格每斤1.2元計算,一坰地干玉米能賣20400元,去掉費用17200元,凈賺人民幣大約3200元,這還的說是豐收年頭,如果攤上干旱,水澇風災雹災那就不好說了,所以說老農民包地根本賺不幾個錢,大多是不能出去打工,不包點地還沒收入不能養家糊口,都是沒辦法才要包點地種,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包地掙不多少錢為什么還有人出那么高的價去包地呢?其實,說實在的純粹包地種的農民是不能抬價包地種的,而那些個別抬價包地的都是有來頭的,他們多數是虛假的合作社形式,他們到各戶借來好多戶口本身份證去當地辦理了合作社,而他們自己有的連一畝土地都沒有,就這樣每年拿著國家給的各項補貼,比如種子化肥、農機等等,因為有了這些別人沒有的待遇,他們包地就可以超過別人的價格啊,至少有國家給他們做后盾,他們花12000包一坰地地,就和我們個人花七八千塊錢差不多,因此他們就可以用高價把所有外包的土地弄到他們手中,這樣上報土地面積國家還能加大給他們的補貼。
2、最近糧食和化肥種子都漲價了,農民該怎么辦?
糧食漲價,受益最大的有兩類人,一類是做大宗農產品期貨的,一類是種糧大戶,類似于國外農產主的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糧食漲價受益最大的這兩類人都不是農民,一個是做糧食生意,炒糧食的商人,一類是租地雇傭農民種地產糧的投資者,是農民的老板。種子化肥漲價,受益的是相關產業從業者和中間商,跟農民八杠子打不著,只會增加農民種地的成本,
傳統意義上的絕大多數的農民,種著自家承包的三五畝土地,不種經濟作物種糧食的話,糧食漲價的那點增值,離發家致富隔了天長地久的距離,畢竟總產量就那么丁點,橫豎也就是能解決個溫飽。散,小,亂,貧是中國農業和農民千年無解的痛和瓶脛,靠農業本身已無法根本解決農民和農村的問題,所以靠提高糧食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發家致富也是個偽命題。
所以但凡能逃離土地的都走了,能經商的去經商了,讀大學的考公進編制了,能當兵的去保家衛國戍邊了,能打工的扛個蛇皮袋走天涯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走不了的,不能走的,不會走的,懶得去走的,就只能繼承老祖宗傳下來的千年手藝,翻土塊,流黑汗,種糧食。農民種地有個千年不變的鐵律,那就是賠也種賺也種,賠本的莊稼不得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