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市場都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只是比較完善的市場更趨向理性。當時的理性人假設是個筐,經濟學家什么都往里裝,理性看到資本市場,理應如此,加密市場現在分歧比較大,究竟理性與否要在市場中得到答案,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市場,因為構成市場的首要基本條件是人,而人是很容易受情緒化影響的,人類心理的復雜性也決定了金融市場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理性,尤其是在金融市場的特性就是放大利潤的前提下。
1、加密市場真的是理性市場嗎?
加密市場現在分歧比較大,究竟理性與否要在市場中得到答案。好多新生事物都要經過一個讓公眾認可和接受的過程,舉個例子吧,我4月15日在某區塊鏈平臺買了一個數字積分,到今天己經連續錄得了23個漲停板,賺了1倍多。能夠連續漲停是因為它是4月19回才上線的,由于人們追逐新上線積分,所以買的多賣的少,但是這樣的漲勢并不會持久,一但人們認為可以獲利了結了,那么就會連續跌停,拋都拋不出去,容易造成踩踏。
2、金融市場真的是理性市場嗎?
任何一個市場都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只是比較完善的市場更趨向理性,但是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市場,因為構成市場的首要基本條件是人,而人是很容易受情緒化影響的,人類心理的復雜性也決定了金融市場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理性,尤其是在金融市場的特性就是放大利潤的前提下。從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金融的發展與創新即會推動社會進步也會導致社會發展出現誤區,
在世界金融發展史上,金融的發展與創新一直都是高風險的經濟區域,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小到影響局部,中到影響經濟,大到影響國家與世界,這樣的成敗案例非常豐富,所以事實說明金融市場并不是一個完全理性的市場。美國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但是從其金融發展的歷史來看,也存在各種非理性的發展過程,譬如美國歷史上出現過金融寡頭時期,1929與1987爆發過股災,還有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等,都說明美國的金融發展過程當中存在非常復雜的問題。
金融擴大化、過度投機、龐氏騙局、杠桿化與金融衍生品爛溢等負面現象一直都伴隨著金融發展史,所以整個世界也一直無法回避金融危機問題,當前的世界也是如此,由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過于脫實向虛,所以債務問題日益沉重,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而全球多數股市由于貨幣超發導致明顯的泡沫化傾向,同時當前的美歐CDS與CDO等市場比2008年次貸危機時的規模遠大的多,這些問題的深化都說明不論國內國際的金融市場都存在不理性的一面。
關鍵是國際金融存在掠奪性的一面,發達國家的金融體具有戰略性,美國等向世界輸出金融體系也存在賺取利益與轉嫁債務的目的,所以才會出現拉美經濟危機問題,以及2008年次貸危機后美國向歐洲以及發展中國家轉移債務的問題,而美國在國際匯率市場上的利益侵占,近年來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去美元化,這都是世界金融的發展問題。
3、經濟學是否假定人是理性的?
現存經濟學派,基本上都不是以理性人這個假設為前提,即使是亞當斯密所定義的政府守夜人角色,也有必須要政府來解決的公共事務,比如造橋,比如公正,如果經濟學都是死板的聚焦于理性人,那么大家都無法最終解決問題。實際上,無論是奧地利學派,古典自由經濟學派,新自由經濟學派,供給學派,芝加哥經濟學派,都是需要強調人的行為性特征,也就是人并不一定是理性的,
而相對來說凱恩斯主義,新凱恩斯主義,就更加明確的支持政府在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且進一步放大了人類行為上的非理性。各學派的焦點,在于人類不理性的情況下,政府干預的程度問題,自由經濟學派偏向于大多數情況下,人是理性的,所以政府不用過多干預,只要如守夜人履行職責即可,市場會很好的解決大多數問題,而當經濟開始實際運作之后,實際上很多經濟學家也逐漸發現了人是非理性的,所以,越到近代,宏觀經濟學越是向微觀延伸,比如考慮企業投資行為,考慮契約執行,考慮公共投入的效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