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為了防止軟件被破解,會在軟件的外圍增加一層殼,這就是軟件的加殼保護機制,就是為了防止軟件被暴力破解,只是加殼技術并不能萬事大吉,很多人專門研究跳過殼子的辦法,當然很多軟件由于在設計上并不嚴謹可能通過簡單的技巧繞過登錄就可以輕松地操控軟件,除了很厲害的加殼技術保障之外要有嚴謹的設計理念,避免出現一些低價的錯誤。
1、怎么設計自己的logo標志,小白用什么軟件可以輕松制作?
大家好,我是阿毛,如果只是設計logo的話,應該有很多軟件都可以完成的。我推薦一個網站比例你,名字叫canva,注冊后就可以使用,網站內提供了很多豐富的模板,以及免費的現成logo,你可以獲取免費模板后,在線修改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就可以了。對于小白來說真的非常的方便,因為網站資源豐富、操作方便,生成的內容可以直接導出成圖片,
2、一個應用軟件是怎么做出來的?
簡單的回答就是需求催生出來的。首先是市場調研,發現用戶有這樣的需求,然后產品經理去整理需求,將用戶的需求轉換成文檔,比如BRD(產品需求文檔),MRD(市場需求文檔),PRD(商業需求文檔)這類的。如果公司決定做這個需求了,那就開始排期開發,產品經理會先把PRD文檔給到開發(PR)和測試(QA),
開發和測試明白需求后就干活,開發人員做開發,測試人員寫測試用例。開發人員開發完后會提交測試,這時候測試人員會按照PMD的說明去驗證程序是不是滿足文檔的要求,如果有不滿足的就反饋給開發人員進行修改,直到程序滿足文檔的說明,然后產品經理再驗證,開發完后的軟件項目會交給運維,運維將項目部署到服務器上后QA還需要去驗證線上的項目是不是正常,不正常的話需要進行回滾到上一個版本,修復問題后再發布(所以一般都是做灰度發布,就是老版本的項目和新版本同時運行,用戶還是訪問的老版本服務,QA卻能訪問新版本服務)。
3、軟件是如何被“破解”的?開發者可以阻止破解版的產生嗎?
軟件的破解屬于正常流程的反向過程,破解軟件主要目的在于如何最大程度的獲取利益,而且大部分的破解軟件都和正版收費有一定的關聯,破解軟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市場就是因為強烈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在國內范圍很多國外的軟件只要發現有收費的行為,立即尋找破解版而且基本上都能找到,這是破解市場如此火熱的主要原因,作為軟件的開發者難道就對破解沒有任何的辦法?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為了防止軟件被破解,會在軟件的外圍增加一層殼,這就是軟件的加殼保護機制,就是為了防止軟件被暴力破解,只是加殼技術并不能萬事大吉,很多人專門研究跳過殼子的辦法,當然很多軟件由于在設計上并不嚴謹可能通過簡單的技巧繞過登錄就可以輕松地操控軟件,除了很厲害的加殼技術保障之外要有嚴謹的設計理念,避免出現一些低價的錯誤。
只是通過加殼技術很難軟件不被破解,于是程序員專門設置一種暗樁,隨機的修改驗證的key,而且沒有任何規律的驗證,這種情況很難總結軟件的運行規律,讓破解者自行退去,這種方式在很多軟件設計中都存在,程序員的寫法也是千差萬別,不同程序員對于暗樁的設計取決于程序員本身對于應用場景的理解,當然為了進一步提升軟件的安全性能,很多軟件的操作都上傳到云服務器上處理,保證數據過程中不被破解,這種方式已經越來越多被很多企業所認同,云計算在未來軟件架構中的作用越來越強,不僅僅在數據安全方面,云服務器在數據處理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
不同企業對于軟件破解的理解也不相同,很多企業軟件的破解版本就是公司研發人員專門制作的,包括強大的微軟公司對于盜版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產品流傳的更加久遠一些,幾乎對所有的個人用戶采取置之不理的情況,典型的養羊策略具體收割賺錢完全靠企業用戶,對于中小企業幾乎也采用置之不理狀態,一旦企業上市微軟的法務部門就開始發函詢問了,微軟Windows系統大部分收益來源就是這種方式,當然還有一部分靠著微軟的文字處理軟件全家桶來獲取收益,Windows在短時間內很難有人能夠撼動,通過盜版軟件方式已經把系統推廣到了全世界,雖然中間有Linux的沖擊,但是出發點不一樣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