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今天不是說清朝的親王爵都有哪些,而是來說說清朝親王級別會享受到什么待遇。“兵馬大元帥”為國家戰時最高軍事長官,掌管戰事;因軍權太重,故由親王擔任,一般說來,“兵馬大元帥”為非常設官職,乃臨時委任,只有當國家出現戰亂、面臨危機之時,方才臨時設置兵馬大元帥,由親王出任,掌管征伐,為戰時最高軍事長官。
1、兵馬大元帥是什么級別?
“兵馬大元帥”為國家戰時最高軍事長官,掌管戰事;因軍權太重,故由親王擔任。一般說來,“兵馬大元帥”為非常設官職,乃臨時委任,只有當國家出現戰亂、面臨危機之時,方才臨時設置兵馬大元帥,由親王出任,掌管征伐,為戰時最高軍事長官。戰事結束,即解其職,兵馬大元帥由親王掛名,副元帥實掌軍政。唐“安史之亂”時期,安史叛軍兵勢甚盛,連陷大唐東、西二京(洛陽、長安),皇帝蒙塵,國家岌岌可危,
唐肅宗于757年閏八月置天下兵馬元帥,任命皇長子廣平王李俶(即后來的唐代宗李豫)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統率二十萬大軍收復西、東兩京。五代、北宋時有天下兵馬大元帥,但亦非常置之官,北宋末年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下旬,金東、西兩路南侵大軍先后渡過黃河,進抵京師(汴京、東京,今河南開封市)城下。
閏十一月十八日,宋欽宗任命九弟康王趙構為天下(一說河北)兵馬大元帥,掌率天下兵馬,許以便宜行事,盡快調遣河北所有兵馬迅速入援京師(二十五日京師失陷),十二月初一,康王于相州(今河南安陽市)開設大元帥府。1127年五月初一,康王于南京即皇帝位,建立南宋政權,是為宋高宗,高宗遂罷大元帥府,后不再復置。遼北面官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以太子、親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副元帥;但已與中原王朝的兵馬大元帥性質不同,
2、明朝的太監是什么級別的官?負責什么?
首先說明一點,不是所有的閹人都能被叫做“太監”。明代設有處理皇宮內務的十二個太監衙門,稱為十二監,只有混成了在這個十二個衙門里主事的才能稱作太監,這十二個衙門,最重要的是司禮監,原是負責皇家禮儀出行的;第二重要的是御馬監,是負責皇宮里的馬的,朱元璋時期廢除了丞相,將權力下發給六部,由皇帝一人處理天下事物,很快就力不從心,于是產生了皇帝的秘書——內閣,來協同處理。
宣德年間,培養太監讀書識字,幫助皇帝處理奏章,六部送來的奏章,由內閣進行摘選,作節略,送交皇帝批示,皇帝選擇太監按照皇帝的意思批或者不批,這就給了太監處理朝政的機會。司禮監有一名掌印太監多名秉筆太監組成,秉筆太監負責批示皇帝的意見,掌印太監用印,再交付內閣傳達至六部,司禮監因此被稱為內相,權勢鼎盛時期外廷的內閣要下跪。
而御馬監掌握著皇宮內最后一支武裝力量,是皇帝身邊最后的屏障,永樂時期創建東廠后,太監獲得了監察百官的權力,成為一直持續到明末的特務機關。最高負責人一般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擔任,稱為東廠提督太監,是全明帝國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那兩個在他上面的是皇帝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同樣的特務機構,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武將,見到東廠提督太監也要下跪。
只有嘉靖年間錦衣衛力壓東廠一頭,其余時間都要叫爸爸,有明一代,只有四位太監以掌印太監提督東廠,連魏忠賢、劉瑾都沒做到。他們被稱為“以印帶廠”,司禮監的向上之路絲毫不比外廷的科舉簡單,反而是更艱難兇險,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明朝時能熬成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東廠提督太監;御馬監提督太監的,無一不是人中龍鳳,都是厲害的不得了的角色,
3、清朝親王級別會享受什么待遇?
清朝“親王”指的就是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和碩親王”。清朝位列“和碩親王”的宗室其實并不多,大概只有37位,這其中包括10位可以世襲罔替的親王,即禮親王代善一脈、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脈、睿親王多爾袞一脈、豫親王多鐸一脈、肅親王豪格一脈、莊親王博國鐸一脈、怡親王允祥一脈、恭親王奕訢一脈、醇親王奕譞一脈和慶親王永璘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