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上市,不僅意味著公司經營狀況良好,而且賺錢能力較強,上市將帶給企業名聲、信譽、融資平臺等多項利好。一個企業上市,基本上都是經營能力達到要求,符合上市條件,也意味著經營能力是不錯的;另一方面,上市意味著公司可以提升知名度我們全國有N萬家公司,但上市公司一共只有3000多家,這種差距以及數量已經表明上市公司的稀缺性,而上市也就意味著公司有了名氣,有了名氣也就會引來更多人的關注。
1、企業公司上市,上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處?
上市就是上股票交易市場交易。上市之前,先要找專業的機構對公司進行估值,不單要統計固定資產,還要統計專利、版權等無形資產,難點就是要評估這些資產的價值。評估完了之后就要進行上市融資的規劃,比如公司估值10億,要融資1億。那只要公司發行10億股,每股面值1元,1億股是給散戶的,由散戶進行申購,剩下的9億股是大股東和其他原始投資人的,
大股東和原始投資人持有的股票是有限售期的。也就是分為限售股和流通股,上市的好處有:1、融資方便。除了上市融資,以后缺錢了,還可以增發股票來進行募集資金,2、方便退出。比如大股東原來持有公司50%股份,但是公司的錢是公司的,大股東不能隨便動,其他股東也不同意啊,而上市了之后呢,大股東就可以在股市減持了,減持不影響公司正常運作。
2、企業做到多大能上市?上市意味著什么?
如何判斷所屬行業是否適合上市?上市需要多長時間?需要那些費用?需要涉及哪些結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的生產經營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下列行業(或業務)將受到限制:(1)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限制類、淘汰類的行業及國家專項宏觀政策調控的行業;(2)有些行業雖不受限制,但法律、政策對相關業務有特別制約的也將受到限制,如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門票經營業務、報刊雜志等媒體采編業務、有保密要求導致不能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最低標準的業務等。
對于特殊行業,在審核實踐中通常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企業經營模式的規范性、合法性;(2)募集資金用途的合理性;(3)所屬行業技術標準的成熟度;(4)所屬行業監管制度的完備性;(5)市場的接受程度;(6)對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動作用;(7)所屬行業上市與公眾利益的契合度,上市大致需要多長時間?一般情況下,企業自籌劃改制到完成發行上市總體上需要3年左右,主要包含重組改制、盡職調查與輔導、申請文件的制作與申報、發行審核、路演詢價與定價及發行與掛牌上市等階段。
具體上市流程圖如下:如果企業各方面基礎較好,需要整改的工作較少,則發行上市所需時間可相應縮短,上市大致需要承擔哪些費用?從目前實際發生的發行上市費用情況看,我國境內發行上市的總成本一般為融資金額的6-8%,境外為8-15%。以上費用項目中,占主體部分的保薦費用、承銷費用、會計師費用、律師費用和評估費用可在股票發行溢價中扣除,
另外,如果地方政府為鼓勵和支持企業改制上市提供相關資助的,企業上市所需費用也會相應減少。上市過程中可能涉及哪些機構?企業改制上市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與相關機構共同努力,主要涉及的機構如下:(1)中介機構:主要包括保薦機構(有保薦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保薦機構是最重要的中介機構,是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的總設計師、各中介機構的總協調人、文件制作的總編撰。
保薦機構應當嚴格履行法定職責,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規范,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審慎核查,督導發行人規范運行,對其他中介機構出具的專業意見進行核查,對發行人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是否符合法定發行條件做出專業判斷,并確保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具備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協助企業完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和內控制度,就改制上市過程中的財務、稅務問題提供專業意見,協助申報材料制作,出具審計報告和驗資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