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控股集團的財力比李嘉誠強的多,大概是李嘉誠的8倍左右。綜上所述,李嘉誠集團的財力和三星控股還是沒有辦法比的,李嘉誠集團的財力可能大概相當于三星集團的八分之一左右,李嘉誠最厲害的就是他的眼光和格局,并且對于貪婪的人性把握的非常好,的地方官員看到李嘉誠來了,自然欣喜若狂,不僅以較為便宜的價格把土地賣給了李嘉誠,而且希望李嘉誠的到來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投資,帶來一種跟風效應,帶動整個真如板塊。
1、李嘉誠的“錢經”是什么?
我覺得李嘉誠最厲害的“錢經”有兩點:第一,就是所謂的空手套白狼。這一點我真的是佩服,我自己是生活在上海的,并且住在真如附近,親眼看到了李嘉誠的這種行為。在真如地帶,李嘉誠好多年錢帶著大量的資金過來投資,買地,并且承諾開發建設,但是的地方官員看到李嘉誠來了,自然欣喜若狂,不僅以較為便宜的價格把土地賣給了李嘉誠,而且希望李嘉誠的到來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投資,帶來一種跟風效應,帶動整個真如板塊。
但是幾年過去了,這塊地的施工依然停滯不前,根本沒有讓人看到有開發的意思,令大家大失所望,最后,當房價大漲,土地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之后,李嘉誠轉手把這塊土地賣出,狠狠地賺上了好幾億。不得不說,李嘉誠已經達到了用“面子”賺錢的層次,而他的這種“空手套白狼”做法,也已經在許多地方為他獲取了不少的利潤,厲害!!第二,不賺最后一個銅板的思維,
李嘉誠最厲害的就是他的眼光和格局,并且對于貪婪的人性把握的非常好。無論是曾經,現在,甚至未來,李嘉誠都是堅持“不賺最后一個銅板”的思維,就好比這幾年里,大家看到的是房地產的盛世,而李嘉誠卻已經大肆地變賣自己名下的豪宅,房產,以降低未來可能到來的房地產沖擊影響。這就是做投資,做商人最強的思維,一名優秀的投資人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何時會發生。
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么”的判斷是正確的,那么對“何時”大可不必過慮。結論:李嘉誠的這幾十年以來,確實教會了我們許多,并且他的言行告訴了我們,什么叫好不做作,我挺佩服李嘉誠的,李嘉誠雖然是一個“奸商”,但是不討厭。他一直強調他自己是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企業家,這也注定了他會把利益放在首位,
2、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有多大?
“香港,是李家的城。”這句話香港人說了二十年,直到今天都沒有過時,這是因為擁有龐大商業帝國的李嘉誠,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已經連續坐了二十年之久。甚至在他拆分家產給兩個兒子之前,亞洲首富都非他莫屬,雖然近幾年來,李嘉誠在股票市值身家上,先后被馬云、馬化騰、王健林、許家印等后輩超越,以至于馬云還公開表示:這是個互聯網的時代,不再屬于李嘉誠了!不過,有一種觀點認為,靠互聯網泡沫堆積起來的財富數字,是不能和李家遍布全球的商業實體布局相提并論的。
李嘉誠也曾透露,外界所披露的財富值,僅僅是自己身家的二分之一不到,特別是他歷時50載傾力打造的長江商業帝國,行業遍及港口、零售、基建、電信、能源多個領域,其上市公司總市值已超萬億規模。那么李嘉誠是如何發跡的?他的商業帝國究竟有多大,他到底有多少財富呢?一、創立長實集團,李嘉誠出生于廣東潮州,12歲時為了躲避戰亂,和家人逃難到香港。
他的父親因無錢看病離世后,15歲的李嘉誠便挑起了家中的生活重擔,到一家塑膠貿易公司上班,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靠著岳父的資助,創立了長江工業。最初經營塑膠制品,后來他看到意大利的塑膠花熱銷歐美市場,意識到這種工藝品在香港也能流行,于是他率先在香港生產銷售塑膠花,并很快熱銷掀起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也從默默無聞,成為全球最大的塑膠花廠家,李嘉誠因此被稱為塑膠花大王。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建起第一棟12層高的工業大廈,正式進軍房地產市場,并在1967年香港地價暴跌時大量買入土地,隨著市場回暖,長江實業很快成為香港具主導地位的地產公司。1972年長江實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李嘉誠身價迅速飆升,躋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二、收購擴張之路,1975年,英國人祈德創辦的和記洋行由于過度擴張,財政陷入困境,只得將33.65%股權賣給匯豐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