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但也出口石油,這并不矛盾。17年伊朗石油出口超過7.8億噸,外匯收入大約500億美元,其中中國、印度、韓國與日本購買了一半以上的伊朗石油,歐盟進口了38%的伊朗石油,而俄羅斯并非伊朗石油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現在很明顯,俄羅斯打仗要的是錢,而俄羅斯能源出口是收入的大部分來源。
1、俄羅斯作為一個出口石油大國,為什么還要購買伊朗石油?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但也出口石油,這并不矛盾。2017年伊朗石油出口超過7.8億噸,外匯收入大約500億美元,其中中國、印度、韓國與日本購買了一半以上的伊朗石油,歐盟進口了38%的伊朗石油,而俄羅斯并非伊朗石油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的確,俄羅斯本身就是全球石油產量僅次于沙特的國家,石油出口量全球第一甚至還高于沙特。
相對于伊朗來說,俄羅斯石油出口是美國所無法干涉的,歐盟將近三分之一的能源都需要依賴俄羅斯,而俄羅斯的國力強大也是美國所能輕易制裁的,俄羅斯進口伊朗石油,并不是自己用的,而是用來“倒賣”的,換個說法就是伊朗被美國所限制,石油出口被約束,但是俄羅斯不會啊。日本、韓國、歐盟等非常依賴于伊朗石油但是又不敢得罪美國,只好換個法子進口——俄羅斯從伊朗進口石油,然后其他國家再從俄羅斯進口,
2、俄羅斯為什么要向歐洲出口石油和天然氣?
俄羅斯石油儲量雖然不算太高,但其石油產量卻長期高居世界之首,近年來才被沙特與美國超越,而俄羅斯還擁有著全球65%的天然氣儲量與超過兩成的天然氣產量。雖然俄羅斯油氣儲量豐富,產量巨大,可其自身需求有限,大多都進行出口,作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國之一,俄經濟高度依賴油氣產業,而在俄羅斯主要的油氣出口市場當中,西歐算是最重要的一個,雙方依存度很高。
雖然中國很早就發現了石油,但真正將使用進行工業化開采并且進行應用,是在十八世紀的北美洲地區,隨著德國內燃機的發明,石油的應用急速興起,歐洲雖然工業化時間非常早,但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歐洲大多數地方都很缺石油。在英國北海油田發現之前,整個歐洲大陸上,絕大多數都是小油田,儲量少質量也不好,多瑙河中下游的羅馬尼亞等地,勉強還算豐富,但也不夠用,
直到二十世紀初,當時的沙俄在里海阿普歇倫半島發現了著名的“巴庫油田”,這里急速成長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石油出產地,支撐著后來的蘇俄與蘇聯石油工業。巔峰時代,巴庫油田的石油產量占據當時世界石油總產量的一半,在歐洲地區,石油的主要富集區就是北海海域以及東歐平原,其他的歐洲地方雖然也有石油資源但都不是很多,根本不能與這兩個地方相提并論。
北海油田發現得比較遲,在戰后的很長時間內,歐洲的石油主要都從中東、美國等地方進口來補充,不僅耗費時間很長,而且費用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剛好,蘇聯手里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不僅東歐,里海沿岸與遠東地區都有油氣資源。雖說那時候美蘇之間爭斗不休,夾在中間的歐洲也難做,但經濟上的往來還是很密切,大量的蘇聯石油向歐洲出口,歐洲獲得了穩定的能源供應,蘇聯也賺得盆滿缽滿,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直到蘇聯沒了之后,繼承其大多數家業的俄羅斯,其與歐洲之間的油氣資源交易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非常完善,運輸油氣的管道等非常密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過度偏重于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在俄羅斯產業發展結構之中,重工業與資源出口型產業占據著極高比例,在蘇聯沒了以后,俄羅斯的工業受到巨大沖擊,經濟出現困難,對于能源出口型產業更加倚重。
俄羅斯本身的石油資源就非常豐富,而天然氣資源更是占據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驚人占比,這么豐富的資源,可俄羅斯自身的消費能力卻很有限,油氣的開采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如果不出口消費,那也是浪費,還不如大量出口。的確,俄羅斯跟歐美之間的關系很不對付,甚至經常勢不兩立,但俄羅斯要生存發展,還是需要發展經濟,對外做生意也實在不可能繞開歐美,出口油氣是無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