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傳統銀行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了解互聯網公司之所以做互聯網金融的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資金,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模式,互聯網金融目前來看沖擊不到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目前對基金行業的沖擊很大。
1、請問互聯網金融,為什么現在不提了?
互聯網金融處在風口的時候,P2P公司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吸引了無數資金跑步進場。P2P是包著互聯網的外衣,干著資金掮客的生意,在監管還沒回過味來的時候,收割無數,然而,逐利的本性也讓攤子越鋪越大,逾期、倒閉、跑路等負面新聞接二連三,客戶風險迅速爆發。加為維護金融穩定,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日趨嚴格,多地已明確禁止P2P業務開展,互聯網金融的風吹得也越來越弱,
不過,P2P的逝去并不代表互聯網金融的消失,現在小貸、消金等非銀機構披著金融科技的創新的名義展業。與P2P高息攬儲不同的是,消金公司主要開展放貸的業務,經營不當依然會給社會金融穩定造成威脅,昨日315曝光的50余款APP中,有接近70%是消金小貸等貸款產品,暴力催收前期也履見報端,可見這些業務的開展依然在灰色地帶游走。
2、發展互聯網金融是正確的選擇嗎?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就是個幌子,90%都是騙局而已,這里面有的一開始的目的動機就不純,就是為了圈錢吸金的,還有的一開始設想不錯,發展的路上就跑偏了,結果也成了騙局。互聯網就是個技術和工具,在某些方面可以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但是在金融方面,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欺詐與邪惡的名利場,再引入互聯網技術,安全性和征信體系又非常不健全,只能激發出人性更多的惡,讓行騙更加方便,偵破更加復雜,
3、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業該怎么轉型發展?為什么?
互聯網金融目前來看沖擊不到銀行業,互聯網金融目前對基金行業的沖擊很大。這和國內的金融市場體系有關系,銀行業的天然優勢中國的銀行業非常集中,可以看到五大國有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占了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其資本實力、品牌認知、網點優勢都非常明顯。而且銀行業是典型的二八現象,即80%的業務來自20%的客戶,所以銀行業是非常重視大客戶,對優質大客戶的服務現在倒是越來越多元化,充分滿足大客戶從財富管理到公司融資等等的各種需求。
互聯網的天生劣勢而互聯網的是典型的散戶經濟,靠非常分散的散戶資金來擴展業務,舉個栗子:如果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有100萬用戶,平均每個用戶存款是1萬元,那就是100億存款。而一個銀行,1萬個客戶,平均每個客戶存款3000萬,那就有3000億的存款,財富畢竟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世界上5%的人擁有的可能是95%的財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還造成不了絕對的沖擊,所以銀行業需要做的轉型,就是有更豐富的業務線,去滿足大客戶的各種需求。得大客戶者得天下,能留住大客戶,并讓大客戶滿意,在低息的情況下創造更多的利潤,同時控制住壞賬的風險,是現在銀行業需要不斷探索發展的問題,歡迎關注”財經大表姐“,有趣的價值投資者,通俗易懂說財經!。
4、為什么恒大、美團、360、京東和騰訊這些公司都在做互聯網金融?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在了解互聯網公司之所以做互聯網金融的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互聯網金融?如何理解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資金,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模式,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為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創新以及APP軟件等;非金融機構則主要是指以互聯網技術做金融運作的電商企業,P2P網絡平臺,眾籌模式的網絡投資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
用白話來說,就是以前放款多是在線下,但現在線上也有能借錢和放錢,這樣就打破了地域化!為什么互聯網公司開始做金融?以互聯網巨頭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為例,據零壹智庫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金融領域獲得牌照已達40張,像百度、京東和阿里巴巴以及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在多年前就開始做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