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成了陳歐一個人的“聚美”。看上去,聚美優品的股價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雖然陳歐堅稱聚美優品的估值被嚴重低估,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聚美優品連續5年盈利以來的首次虧損,但發展的都不盡人意,很快被網易考拉、唯品會等電商趕超,對于聚美優品而言,似乎應當思考如何把主營業務做好從聚美優品到“巨沒有品”自聚美優品創立以來,賣假貨傳言也從未停止,投訴事件與日俱增。
1、陳歐入局短視頻,靠薅羊毛能為聚美優品翻身嗎?
個人認為陳歐是個策劃天才,當年“我為自己代言”這個廣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勵志了無數的人。雖然聚美優品最后經營不善,但是他的個人能力還是得到了肯定他試圖進軍短視頻領域的話個人還是十分看好的,也許達不到抖音的高度,但是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應該還是可行的,畢竟他確實能拿捏到現代年輕人的思想,抓住重點,假以時日陳歐絕對能夠做的更好。
2、聚美優品的現狀是怎樣的?
6月,我們歡度了兒童節、吐槽了高考作文、經歷了高溫暴曬大暴雨、迎來了世界杯,送走了夏至節氣資本市場從未停止腳步,“資本故事”一直在繼續,2014年,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在紐交所創造了奇跡,僅用4年的時間成功上市,作為中國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的垂直電商,聚美優品上市當天開盤價為27.25美元/股,市值達到56.5億美元。
造就了電商領域“神話”,同時陳歐本人也成了紐交所22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CEO,在當年胡潤百富榜上陳歐身家就已經達到120億元,奇跡來得快,去得也快......又是一個四年,這四年聚美優品經歷“大轉身”。市值已從巔峰時56.5億美金跌落到不足4億美金,中國電商市場從來不缺廝殺慘烈的故事,而聚美優品的話題性大概是作為后來者成名太快,但跌得也夠狠。
“美麗經濟”推波助瀾聚美乘風破浪2013年,國內美妝產品零售規模激增,人均化妝品支出從16.1美元增長至25.8美元,但是與發達國家諸如韓國(167.9美元)、日本(216.4美元)以及美國(350.5美元)相比,仍然有很大的空間,正是巨大的市場空間給“美麗經濟”帶來快速增長的規模,給聚美優品提供了快速成長的發展環境。
成為美妝龍頭盡享行業盛宴2010年3月成立,聚美優品上市前,2013年凈交易額5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6億元,2014年5月紐交所上市。2014年,以超過1000萬的活躍用戶數、60億元的交易額、88.9%的重復訂單率、僅僅1300萬美元的累計融資額、成立第三年就開始持續盈利、49%的移動端收入占比等一系列靚麗的數據,徹底顛覆了傳統電商虧損燒錢的形象,也顛覆了我們對傳統電商以持續燒錢、虧損換規模的認識,
在資本的助推下,聚美“虛構”了中國第一美妝電商的頭銜,僅靠年輕女性用戶為旗下美妝產品、服飾和生活用品買單,無奈天花板太低,理想太大,力有不逮。讓人看不懂的聚美系“多元化”布局上市后,為改變對單品類的依賴程度,自2014年四季度開始,聚美啟動轉型,將美妝平臺業務全部轉向自營,并重金搶占海淘風口,由美妝垂直電商轉型為以美妝為核心,加速開拓母嬰、保健品、輕奢等女性時尚品類,將市場空間由原來2000億的美妝擴展為萬億級的女性消費。
2015年7月,2.5億美元領投寶寶樹(其他方跟投5000萬美元),發力母嬰品類,以圖通過寶寶樹的母嬰社區聚焦流量,通過電商變現流量,為公司的母嬰戰略加碼,搶奪在“她時代”的渠道和流量優勢,由于轉型母嬰產品,將化妝品的第三方業務全部轉為自營,較低毛利率的母嬰產品占比一度上升,導致公司2015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為30%,較上年同期46%明顯下降。
自營部分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收入結構的變化,導致利潤率同比顯著下降,在自營和發力母嬰產品的基礎上,公司毛利率下沉、增長乏力,對公司的利潤增速和股價施加了較大的壓力。因此除了化妝品、母嬰兩大品類之外,聚美也開始借海淘戰略繼續向食品、保健品、輕奢等品類擴張,之后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不斷地嘗試跨界新業務,2017年5月,聚美宣布跨界進軍智能家居領域,并首發了兩款空氣凈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