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五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最強的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而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工商銀行是銀行業的頂級銀行,80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一統天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相互獨立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由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四家銀行組成的專業化銀行體系,這就是中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最初形態。
1、銀行業競爭力分析標準,指標,方法有哪些?衡量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1.銀行規模。該指標通過統計全球前1000家銀行的數量來評估一個國家的銀行規模。在追求規模經濟的銀行業,規模大就是大市場 份額,充分體現了銀行的規模和實力。每年全球前1000家銀行的評價結果都會發表在英國《銀行家》雜志7月刊上,被世界各國視為最權威的實力評價。
與國際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在管理模式和服務手段上相對落后,金融產品單一。目前中國商業銀行多以一般性存、貸、結匯等傳統銀行業務為主,大部分外資銀行已從傳統銀行業務向現代銀行業務轉變,特別是低風險高利潤的國際結算、投資咨詢、家庭理財等中間業務的發展成為外資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如果在華外資銀行目前只辦理進出口結算,擴展到和中資銀行一樣的其他本外幣結算業務,其技術先進、快捷、快速,可以吸引更多的結算業務。
2、銀行發展前景怎么樣?1。全球化趨勢:即中國的銀行業務將走向世界,與國際銀行和國際資本的發展共同進步市場,發展水平將逐漸與國際銀行業一致;二、混業經營趨勢,中國商業銀行正在開始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工商銀行成立投行部、金融租賃公司、收購國外商業銀行鄧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第三,綜合化趨勢:創新業務發展加快,投行、基金交易、金融衍生品、結算、代理等中間業務發達,這些業務占比逐步提升。
3、我國四大銀行的發展軌跡及資本構成建設銀行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中國于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展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了加強國家基本建設資金的管理,經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于195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國家專業銀行,主要辦理國家基本建設資金,管理和監督國家計劃確定的基本建設資金的使用,為提高投資效益,加快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向公眾開放各種商業銀行服務,豐富了銀行的功能,為向現代商業銀行過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4年,按照國家投資體制改革的要求,中國建設銀行將其金融職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設貸款分別移交給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不再履行行政性和政策性業務職能,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4、現代 商業銀行發展趨勢是什么1。杰出的20年改革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金融自由化、電子化和信息化的影響,全球商業銀行一直在經歷著快速的發展和變化。相比之下,中國商業銀行組織體系的形成,文化競爭市場文化競爭的興起,管理方式和競爭格局的演變,主要是由經濟金融體制的漸進式改革推動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為金融業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伴隨著整體金融體系改革發展的步伐,中國商業銀行行業從無到有,不斷成長和規范,奏響了充滿活力的改革篇章。一、“專業銀行”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商業銀行體系雛形的出現。80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一統天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相互獨立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由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四家銀行組成的專業化銀行體系,這就是中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最初形態。
5、2015年四大國有銀行占整個國內銀行資產的多少